目前分類:莫默《食影人:第Ⅱ吞食》(完稿) (9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img207.jpg 

  三段式電影,《東京狂想曲/tokyo!》找來日本境外導演,美國米歇爾高迪/Michel Gondry主掌〈室內設計/Interior Design〉,法國李歐卡霍/Leos Carax拍攝〈天下為「屎」/Merde〉,韓流的奉俊昊/Bong Joon-Ho則是〈搖擺東京/Shaking Tokyo〉,恰恰橫跨了三大州,在短小篇幅裡,三個導演各顯本事,談論同一主題,這樣的設計在的記憶,最早推及到當年在捲起恐怖大浪扮演要角的《三更》(哇,居然已經是當年,上一個世紀末了),此後便屢有所見,包含神秘動人的《愛神/Eros》,而這種觀點各異的詮釋之複合,便有著獨特與豐饒,每一則都像是短小輕快的刺拳,往往會讓人驚奇不已。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76.jpg 

       還會有一隻眼,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75.jpg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74.jpg 

  蓋瑞奇/Guy Ritchie這個名字呢,在S對電影的閱讀裡沉寂了好長一段時間(倒是總會無意間在八卦新聞看到他跟瑪丹娜/Madonna又如何了云云)。然而,他的《兩根槍管/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偷拐搶騙/Snatch》始終是S難以忘懷的多線敘事傑作,尤其是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被上鉤拳重擊,身體高高拋起,要跌在擂臺時,突然影像變換,他跌落水面──對彼時剛剛窺知了某些電影敘事手段的S來說,那真是充滿詩意與暴力的一幕,驚奇而無限綿長。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66.jpg 

  你喜歡保羅․策蘭的〈弄斧〉: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62.jpg 

      我對自己的靈魂說,靜靜地,不懷希望地等待,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52.jpg 

  多線敘事在電影裡,印象中推及最早的有勞勃․阿特曼/Robert Altman《銀色性男女/Short Cuts》和蓋瑞奇/Guy Ritchie的《兩根槍管/Lock,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偷拐搶騙/Snatch》,最近則有《奪命鎗火/Running Scared》、《遇人不熟/A Stranger of Mine》、《證人》、《李米的猜想》等等,這個形式講究的就是快、狠、準,由一個點快速切換到另一個點,將看似毫不相關的人事物,輕盈而精巧的串連,並盡可能的把意義凝結在固定的符碼,讓人會心,微笑而有全盤式的理解,寧浩的《瘋狂的賽車/Crazy Racer》即是如此。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44.jpg 

        歷史留下二十五歲那頁上的勘誤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100_.jpg 

  以他的喜好來說,對結構明確而精準於一套工序製作的敘事,常常是無聊而且不耐煩的。那就像是去知名的連鎖餐廳用餐,初初每一道食物都有著一份拿捏顧客味蕾的鑽研,即使他被逮住了,也不得不佩服業者的心理設計。但一次,兩次,三次以後呢?笨拙如他的味蕾也會感覺困頓。彷彿世間只有這種味道似的,再也沒有別的。統一而單調。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039.jpg 

  老人。三名老人。在納粹與蘇聯的歐洲動盪中,他們歷經了漂泊。無盡,無盡的移動,在時光的縫隙之中,在國土與國族的淒迷與認同之間,流浪,沒有歸屬,毫無將來,只有不可終止的往事追逐著他們。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054.jpg 

  機遇還是宿命?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039.jpg 

  一個景象:被文件纏上的人。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017.jpg 

  大江健三郎在《憂容童子》(劉慕沙譯,時報出版)、《再見,我的書!(許金龍譯,時報出版)分別大量引用了《堂吉訶德》的情節,以及詩人艾略特詩句(當然不僅如此,還有三島由紀夫、《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是他所強調的重讀的同時,也是再詮釋。經由敘述那些經典文本,而跟自己如今的際遇(或過往的記憶)統合起來,達成一自我理解(或消滅)的救贖(或去救贖)。換言之,那是與文本發生關係,並逼近自我的核心的絕妙方法。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987.jpg 

  你一直很不願意(接近於反對而非否定)在死亡──或者應該更精確地標示:死者──之上強加任何意義。譬如美好,譬如天使,譬如重回上蒼的擁抱。情感性在此時,於你,是暴力的,是暴力的妄加揣測與期望在死者的離開之中獲得必須延續的意義。而意義在此時,針對的都是活下來的人,而非逝去之人。於是,你認知到:原來生存的本身即是暴力性的。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014.jpg 

  狐狸曾經問過S,如果在街上看到誰會尖叫(還是暈厥之類的,有沒有這麼誇張啊?)?S對著狐狸像鐵一樣卻又濕潤的目光,想了好大一陣。很遺憾,一個都沒有。一個,都沒有。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003.jpg 

  聽到發行商說很怕電影只剩下一種時,心裡頭的樹就有了飛揚的感覺。一股風由莫以名狀的地方吹拂而來,將樹如髮的葉,颳得喧鬧而姿態歡快。你以為:多樣性才能繼續使文明挺進並能從衰亡之中找出脫逸之道。無論是讀的人,或者做的人,顯然都還有誰採取著金錢利益以外的價值觀。就算那些價值觀與你無關,但卻在哪裡撐持著這個世界,也撐持你的微薄信念:人類還有溫柔、美麗的可能。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982.jpg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rea在《被背叛的遺囑》(翁德明譯,皇冠出版)用獨立的一章〈即興編作,向史特拉汶斯基致敬〉談這個音樂藝術者的歷史意義(將整部音樂史包含在自己的樂曲,反情感活動與心至上的情緒性,而是更高的知性所蘊藏的豐饒人性),其中說到電影《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片頭那段舞劇《春之祭》蘊含的獻祭少女的美:「史特拉汶斯基給予這種野蠻儀式一個強有力的、說服人的,但不欺騙人的音樂形式;我們聆聽〈春之祭〉的最後一個段落,那段犧牲之舞:恐怖完全沒有被掩飾起來,就大方地呈現。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951.jpg 

  你記得Simple Life第一屆的精神指標陳綺貞在演唱時若有感慨的說了一些人名和辛苦了、夢想終於完成了之類的話語。那語氣裡面有促使人震動的什麼在。要舉辦一個龐大的音樂活動,所要投入的經費、人力與交際,恐怕是超乎你的預料──你說預料,而不是想像,你寧可不用超乎想像這個詞語。沒有什麼能夠超越想像。想像是經驗的折射、反射與撩亂的剪貼、組合。而人類絕對是倚賴經驗進行歸類、判斷與執行的物種。毫無疑問。而這個超乎的意料似乎可以在李安的新片《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看出端倪:一個巨大的舞會要容納多少瘋狂的點子、實際的作業以及成千上萬的狂歡者!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藝霞年代》10....jpg 

  那是一種最好的日子已然逝去的落落寡歡,若有所思的暗藍調子,那不是傷害,而是深情款款的不捨得,就像我所喜歡的班雅明話語:人類是凝視著過去,倒退著走入未來的。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910.jpg 

  先說說河智苑這個演員。從《鬼鈴》、《色即是空》到《刑事》一直以某種鮮明的形式存留在印象。眼神是絹絲,亦是凌厲的刀刃。安靜、溫柔的臉孔,但也可以做出極致誇張、舞動、噪音似的表情來。雖然那樣一張臉在韓流片到處可以尋獲。但她的某種刻度似的東西,確實在過江之鯽的女明星中穩穩地卡住一個位置──當然,或許只是單純地連結到與ZARD的主唱井泉水頗為神似也說不定。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