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無》的Hulk從艾瑞克‧巴納/Eric Bana換成Norton。其實Bana比起Norton更有一股被壓制的鬱態(不妨看看他在《慕尼黑/Monich》又沉痛又迷惘的表情就知道的)。Norton太俐落、太聰銳了點,他給默的印象就是《驚悚/Primal‧Fear》、《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那樣子的惹人注目。他太出色了,以致於根本沒法作出布魯斯與浩克之間那種必須抵制憤怒、回到理性的非常拉扯的反差來。



  至於《魔戒/The Ring Lord》系列的美麗精靈Liv,取代了超有靈氣的珍妮佛‧康娜莉/Jennifer Connelly(始終忘不了她少女時期參與演出的《四海兄弟/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那清到了極致的模樣),Liv當然與Jennifer相較來說是稍稍肉質豐美的,沒那麼知性,不過她表現憤怒時,倒是挺來勁的。



  李安拍攝的浩克,將壓抑跟釋放處理得那樣靈巧(多格畫面置於同一鏡頭內)、賦含深意。尤其是布魯斯本質上並不歡迎Hulk的出現,他是講究邏輯與控制的科學家,因此失去理智、變得衝動毀滅的綠色怪物,簡直是他人生的否定。李安針對憤怒的雙面刃上多所著墨,使得李安版的Hulk有著驚人的深刻與悲劇性在,並促使英雄能力的反思迴盪出來,且賦予了Hulk大地之神的隱微象徵。故而,李安在漫畫英雄的系譜裡,製造了一股不願使用暴力的姿態,甚而是希望終結那些超越性的能量。這很符合日系經典漫畫《烈焰赤子─め組大吾》對消防英雄的描繪:其實人們的真正渴望,是英雄被消滅的,那意味著不再有災難。



  但《無》的目標就明確多了,削錢至上,導演嘛,也就換成動作片專擅、繳出《鬥犬/Unleashed》、《玩命快遞/Transporter》的Louis Leterrier。李安感興趣的心理層次,在這裡大多數被抹消(但布魯斯不能太興奮所以不能做愛的那好笑橋段還挺不賴的),即使安排著布魯斯學習控制呼吸、與憤怒共處的情節,也缺乏相應對的精神糾葛(大概也因為觀影群眾沒啥興趣去知道那些吧)。說到底,讓Hulk的力量爆發出來,打一場漂漂亮亮的英雄之仗,怎麼說就是個絕對重心。因此Hulk最後跟另一頭變身的巨型人打鬥,搞得像是酷斯拉在城市大戰與衝撞的場景,自然無須意外。即便默真覺得夠了。



  繼《鋼鐵人/Iron Man》片尾編進Spider-man與東尼‧史塔克的關係後,《無》的最後也有同樣的事發生,吊兒郎噹但實在帥氣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又頂著史氏工業的招牌出現(其實片子前頭快閃過這個相關點)。早些年前日劇《金田一少年事件簿》、《銀狼》、《透明人間》不也把堂本剛、堂本光一、香取慎吾透過類似的手法給串連起來。早晚那些Marvel/驚奇漫畫的超級英雄,怕也會被好萊塢如異形對上終極戰士、傑森大戰佛萊迪般的揪進同一部片。該說指日可待的不想期待吧!







──97/6/12,《無敵浩克》特映會,晚間七點,日新威秀影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