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女孩十八歲的時候遇見她。怎麼開始的我們先別急著計較。總之經過一年的mail往返後,男人在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后,在他的城市裡,在人潮之間,在騎樓的機車群,在他的孤獨感無比濃黑的時分,近乎天啟的,他收到女孩的簡訊。暖呼呼的。於是男人第一次撥了通電話給女孩。過了三個月,他們在島國南方一座異常炎熱城市的車站邊的Starbucks(是的,永遠都有綠星頭常在)碰面。那是男人頭一回搭火車。他一直記得那列車的搖擺。像他是海,而搖擺是海浪。

  幾天後他們跳進去男女朋友的身份。六月,女孩千里迢迢搭著客運來到島國北方,來到男人的住所。他們的第二次碰面。他們在男人的房間親熱。擁抱。親吻。愛撫。兩人是赤裸的光。他們相互摸索以及撞擊。不過女孩仍然是女孩。

  直到兩個月後,男人讓女孩變成了女人。

  到這裡一切都美好。雖然有點小不可思議。畢竟妳得知曉,在設定裡,這男人個性孤僻至極其貌又大大的不揚。而女孩是非常家居型的女生,溫柔婉約。年歲差距又頗大。實在兜不到一起。不過這不打緊。記得啊…這終究只是一個故事。

  他們一起度過了四年的時光。總是隔著距離。女人因為課業因為工作總是在別的城市。城市與城市。於是男人盡可能在女人需要他的時候,在。他在。無論女人出了社會上什麼時段的班,他總是會和女人通電話。讓下班的女人在入睡之前能夠聽到他的聲音。有時凌晨三點有時早上十一點有時晚上十點。然後說著說著在發燙手機邊沉沉睡去。男人會仔細聆聽女人的鼻息聲,靜靜地微笑,並說了一句什麼,然後掛斷電話。有時女人是正常時段的班,兩人便會在彼此的呼吸底安穩地隔著城市攜手進入夢鄉。

  當然,還有相聚,身體與身體的實際擦撞。男人總是帶著女人像是探險一樣的去各式各樣的Motel。真的是去過了許多形形色色的房間。男人像是要把女人擠進自己的骨頭裡似的和女人做著愛。做愛與愛。

  女人一直想要自由。她最想要的就是自由。但男人清楚地知曉她是溫室花朵。她是社會生物。或者說她有著責任。男人沒有。男人只是在活著而已,寫著自己想寫的東西。並且男人始終迷戀著女人。那樣而已。

  於是崩壞,決定性的崩壞就將到來。

  到來。

  在那之後,男人把自己的心做成箱子的形狀。他在人形的牢籠底關著那些疼痛的記憶與從未癒合的傷痕。男人一再摩擦那些傷口。直至發膿。他甚至覺得愉快。那是一個自虐者。他在自虐之間逐漸變形。

  他變成了一隻黑色的猛獸。

  冰冷而凶猛。他的眼神裡再也見不到溫暖。他的聲音只剩下類似煙的氣氛的組成。他變瘦。他討厭夏天。男人的話語經過錘鍊。他的詞語不再真實。他的字也都包裹著懷疑。他寫下的,只因為他懷疑。他痛。但他拒絕被療癒。他一面讓自己變好在外貌上在生活裡,一面他讓自己更頹敗更發爛更無邊的黑。他扭曲著自己的靈魂。他慢慢地培養恨。關於恨,是在男人和女人分離許久後,才慢慢分泌出來的。他和可以上床的女人性交。他居高凌下地插入那些女人的陰道。彷彿那些女人只剩下陰道。他是一頭黑色的猛獸。妳們記得。

  但。但他發覺了。他發覺了愛作為一個徒勞地抵禦孤獨的方式還過得去。勉強。愛與孤獨。但恨,恨只是讓孤獨感更深。深到幽黑的盡頭。就在自己的體內造了盡頭。而盡頭是孤獨的。關於孤獨以及孤獨感。他明白。彷彿。彷彿他明白。然後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午后,在一種神秘而深邃的微笑裡,他對著鏡子,鏡子裡的自己──

  他跳出去
  他從一面鏡子
  跳出去

  這是一個故事。也是個夢吧…男人跳出去以後呢?到哪裡去?變成鬼魅?變成鏡中的怪物?變成空無?還是變成那個女孩一開始遇見男人時他的模樣?他想變回去嗎?還是他終究只是應該到鏡子的那一頭去?

  好了。就此打住這些揣想。我們來說說文‧溫德斯/Wim Wenders。默想,他真的是極透徹瞭解孤獨的人。同樣的,他也極其瞭解愛情。因為理解了孤獨,所以他才能那樣哀傷而冷靜地進入愛情場域。

  在《巴黎德州/Paris,Texas》(以下簡稱《巴》)默便被浸透了。一個不斷行走的紅帽男子,不斷不斷走,像是阿甘像是《夢旅人/Picnic》走在牆上被判定為精神病患的男女或者像是《淨琉璃/Dolls》那對用紅繩索綁在一塊走過四季的情侶,那樣的走,偏執的走,一種極其行走者的孤獨。這時,妳看得見和《里斯本故事/Lisbon Story》一樣的光,一大片,一大片連邊緣都鋒利的清晰的光,在鏡頭裡,那明亮得近似於焚燒。然後男子昏厥。充滿謎樣感的起手勢。於是妳不禁會猜測男子究竟做了什麼?逃犯?落難的英雄?追逐者?他的目光的遠處究竟是什麼?在哪裡?

  他被人救起。在綠幽幽的光之中(那綠光,像是會滑動的綠色的蛇一樣的光,反覆地在文本出現。一如紅色,紅色的帽子,紅色的棉被,紅色的衣服,與及紅色得那樣悲傷的光)。妳曉得他原來有個弟弟。劇情便展開。他和妻子離散。他的孩子被他的弟弟和弟媳撫養。他忘了自己是誰還有他的經歷。銀幕裡的光依舊灼灼地亮。亮得讓人覺得會熔化。他慢慢地找回語言,找回自己的記憶。並且到了他弟弟的家中與孩子碰面。他們還看了一卷生活紀錄片。在那裡面,他和他的妻子還有小孩看來親密得無縫隙。他透過影帶(暈暈的光與色調)摸索他自己。並且開始學習怎麼樣像個父親。妳注意到了。男人必須藉由介質的存在方能反饋自身。他經由一個什麼才能到達他的本體。這個設置隱於文本內,從頭貫穿到尾,精妙得默的眼球與舌頭都在打轉。譬如男人拿著望遠鏡看飛機,看的卻是飛機在地面上拖曳的影子。譬如車內駕駛的畫面,Wenders總是透過車內的後視鏡拍攝人物臉部。

  他們的家庭錄影帶中,小男孩學習父親走路。而這之後,男人打扮成所謂有錢的父親的樣子出現在孩子的學校外,兩個人在馬路兩邊,父親做了一個動作,孩童跟隨著,那一段,溫馨得讓人發顫,但並非氾濫的溫和。這便想起金基德在《援交天使》透過開車那蜿蜒的輪痕捕捉少女對父親的孺慕,同時也就相應對地反強調了作為父親的男子何等窘迫何等憐護的暴力與哀痛。《巴》的男孩後來也跟隨他的父親一同出發。他們出發。出發去尋找他們生命中的那個女人。妻子。母親。

  《巴》最叫默的骨頭粉碎並融化為水的,就是在那一個小房間,就在那片玻璃,像是鏡子只能反射自己的玻璃(女人不能看見男人,男人可以看見女人)之前的故事。那真說出來愛情的極致。女人和男人。男人發現女人從事色情行業。在一個小房間,有一片玻璃作為隔閡,她按照客戶的需求作足身體的販售行為。於是,Wenders讓男人挪動椅子,背對玻璃,即背對女人,拿著話筒,對女人傾訴。同樣的,女人也拿著喇叭,靠著玻璃下的牆滑坐,她也背對著跟男人說話。他們的話語就在背對裡完成。妳說,這豈不是愛情最真實的瞬間?

  這之中的鏡頭變換,充滿各種趣味。包括男人的臉在玻璃上重疊到女人的臉上。那是他們最共通相容的時刻嗎?此外,男人問女人如果把燈關掉,是否她就能看見他?

  女人說她不知道,因為「從來沒有人想過要把燈關掉。」

  這真的是再深沉不過的回答了。

  男人對女人說盡了他對她的迷戀。即使是工作丟掉也不惜,每一分每一刻他都在找尋都在思慕著她。他無法忍受離開女人,他要她一直都在。而女人卻想要生活。男人尋找著她愛他的證據。這愛,這愛,何其猥瑣,又何其龐大。終於他把女人綁了起來(在床上在爐邊)。他不讓她離開。直到女人逃開為止。而那時,他的長走,也就開始了。那是一個不斷離開不斷地走的男子。孤獨。愛。

  愛,是孤獨與孤獨之間唯一看似可以相通的橋樑。但男人很清楚。他清楚再見他的妻,他仍舊會把女人鎖住。所以,他告訴女人,他們的兒子正等著她。他選擇告別,在幽綠的燈光之下,然後再度出發,在蒼紅的光影之中。

  突然默便想起那部最喜歡的武俠小說《覆雨翻雲》(萬象圖書版)的浪翻雲:「唯能極於情,故能極於劍」。Wenders處理愛情的姿態,真讓默感到孤獨的力量。猶如唯其徹底認知到孤獨,方能將愛與追求的不可能完全展示。孤獨的堅固。劍。和愛情。

  雖然並非卡夫卡/Kafka那樣極盡殘酷的逼視,但Wenders說出來的孤獨,即使有其哀憐,卻無以變動關於孤獨者的行影。那孤獨,就是一條光、一道黑暗、一個宇宙了哪…

  最後,來微聲地讀零雨的詩,〈野地系列:7逃跑〉:

            死亡在走路。慢慢地走
            田野焚燒
            剩餘的穀粒

            命令草
            改變路線

            原野的獸蹄
            揚起灰塵
            影子一點一點走失

            法則存在火中

            紀律。圍成一圈

            灑上鹽,灑上酒水
            說出最毒的咒語

            神遠道而來
            動了感情

            都戴上面具
            彼此驚嚇

            最後有一個會逃跑
            跳過白濺濺的溪墘

            有一雙手從黑黑的林子伸出來
            迎向他
            然後他們合力生下一個村莊

  (《關於故鄉的一些計算》,零雨出版。)


——97/11/05,海邊的卡夫卡,晚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