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0960  
  51

〈快三十自述〉
        喵球

對於水
應該要小心
因為我總帶著
帶著一盆水
走得很快
走得很快很快
步伐使得我當真有點渴
滿足於水潑在我的手上
還是不愛
把地板弄濕

我三十歲仍不會把水收回
我三十歲仍不會
把水分開
把那些水與這些水
混在一起
但我能增加他們
我的磨光的鞋底增加他們
我的水果刀傷增加他們
我的朋友也在增加他們
我們都是七十%
都打傘
有時也有杯子裝水
潑在朋友臉上
朋友不是受辱就是錯愕
來不及了

有些節日人們互相潑水
我三十歲一定無法收回一滴水
已出生已死去未出生而死去的人
都朝我潑水
這一盆越來越多的水
處女座O型屬狗
三十歲


沈眠讀詩:寫完〈他長滿鐵鏽後,跟我們討論著要不要──閱讀喵球《要不我不要》〉以後,忍不住還想再繼續聊聊喵球的詩。對我來說,《要不我不要》實在是2011詩集爆炸之年的大驚喜,也當然是我個人最喜歡的十本之一,而且這傢伙是我學弟的這件事,讓我有夠詫異,在詩的領域上,他當我老師都不為過啊。我很喜歡在詩集裡大量運用植物性、無害動物感的喵球,他彷彿有一種轉換受難者頻道的本事,那些憂鬱、那些痛苦、那些愁緒,那些未必能直接告人的事與經驗,都有了最清醒、警覺的姿式,而不必是陰沉、灰暗的,他促使它們像灰燼開花一樣地飛舞,輕快得動人如上乘喜劇的同時,也教我不由自主地悲傷起來。這首詩以水來隱喻年紀、甚或是一個人的種種經歷與情感的作法,讓我亢奮地讀著。水和時間的對應性在各種領域都不乏見,但直接將水提煉出來,當作一固定內容物的實體構成,而且是帶著一盆水快走這樣的寫法,煞是新鮮、有趣,裡面且重複某些字句,但又在細節上做出調整,遂有音樂凶猛的感覺,且不斷累積動能,如第一段的水和快、第二段的增加、第三段的潑水,都是被配置成一種基本節奏,尤其是他說到無法分開水或將水混在一起,但能夠以刀傷、以朋友增加水,歸結到人體內百分之七十的水,更是精彩──而水的意義遂不停地轉換、變得更豐富、更龐大整體。另外,快要三十歲的自述,這個快要,被縮減成「快」,搭配上詩裡詞語的重疊與速度,特別顯目,似乎有快這件事就已經三十歲了的韻味(時間的速度也是會老的吧),而快也是不及,則有一種誠實而深沉的感慨,是,水一潑出去就來不及了,時間是收不回來的,轉眼,他已經來到連一滴水都無法回收的三十歲了,真讓人憂傷啊,不是嗎?


  52

輯十二〈聲音〉
──多卑微的聲音,都需要被聆聽
            瓦歷斯․諾幹

1風吹
可以,把我
穿在身上?

2樹葉凋謝
等待一生,只為
發出飛翔的聲音

3操場上奔跑的學童
在童年的跑道上
追逐成人的影子

4守著手機
鈴聲設定如剪刀
剪斷孤寂的浪花

5傳輸線的聲音
億萬隻黯夜裡的螢火蟲
在奔流的河岸相互取暖

6山
誰在我身體四周不斷搔癢
害我忍不住──打個呵欠

7子彈射出
啊──請停止仇恨
我原是匹安靜的獸

8翁山蘇姬
……父親的聲音
──貫穿監禁的歲月

9海地
為2010年的人類
接下第一聲災難

10地球
轉動,持續衰敗的
聲音,直到……


沈眠讀詩:《當世界留下二行詩。》,瓦歷斯․諾幹的詩集。以固定形態展開的二行詩,初初聽到要出版時,還很疑惑這麼簡短的詩形式,要如何組成一本書呢?結果布拉格文化以佔了不少數量的圖文、評論、訪談使這本書豐厚起來,還蠻有意思的。雖然我並不以為對讀詩有什麼幫助,不過確實對詩人有著更進一步的認識。由於剛讀完假牙妙趣橫生一如飛鏢而我每每要讓他正中紅心且腦袋不由自主地要跟他大轉彎的短詩寫法,因此對瓦歷斯․諾幹的短詩,乃缺乏了新奇的閱讀滋味,不過瓦歷斯․諾幹擁有很強的社會意識,他的詩未必有什麼教人驚豔的轉折,但裡面藏著假牙所沒有的寬厚、溫暖的心意,對苦難的認知,兩人的方向與傾向截然不同,倒也不適合擺在一起談。《當世界留下二行詩。》分十四輯,每一輯設主題,內有二行短詩數首,且在前頭置有一簡短的、既像提醒又像總結的詩序,確實是為人師者的耳提面命,其結構鮮明,主體完整,表達信念的企圖也很清醒。選〈聲音〉一輯主要是2的寫法煞是卓越,凋謝與飛翔的搭配,而且是樹葉等待一生,僅只為了發出飛翔的聲音,畫面的力道夠,又揭露了某種存在的旨意,壯烈、淒絕。1、3、8、9、10讀來也印象深刻,3的兩行也紮實地切中孩童向著成人而去的奔跑風景,8的部分淡淡兩句就深刻描繪了翁山蘇姬的囚禁時光,9實在太殘酷了,不需要過多的著墨,災難感自然跳躍。瓦歷斯․諾幹在這些鮮少人關注的細微聲音,發現了巨大的意義,是個稱職的傾聽者,而他的耳朵想必也在世界之中,因為聆聽而靜靜地綻放著吧。


  53

〈就在下雨〉
       若斯諾․孟

雨下的全是血的味道
覆蓋他的頭頂
像沙上的房子
輕易地沉陷
他想早一點睡
在夢中點起一團火
將他烤乾成一隻火柴
在那場雨裡
就不用這樣子逃
像哭了一樣


沈眠讀詩:《臍間帶》。不是分野海洋與陸地的潮間帶,而是以肚臍作為靈魂與肉體的主要界線,未生(降臨)與生的狀態,臍帶始終是我們連結世界的第一步,當我們蜷縮在子宮的深處,臍帶提供我們養分與訊號,然一旦我們確立了產出的結果以後,臍帶就消失,被剪斷,無論是人或者臍帶顯然都是被孤伶伶地拋棄在世間了。怪異但意義騷然的詩集名,我很喜歡。我想,詩人是有意識地想要追回在那斷裂與聯繫之間的神祕與混沌知感吧。讀若斯諾․孟,除了夏宇語法的活用(我想也一定還有羅智成吧)以外,我覺得更有閱讀村上春樹的滋味,從選擇的詞語,譬如貓、獸、羊、夢、骨、遠方等等的,重要的還是在於那孤寂的氣氛,陷溺一般的對自我的探索與認識,還有奇異的敘事場面,彷若一場世界末日,一切都是輕盈的,帶著甜膩午後的夢幻感,組成一種終結性的回路,然則堅硬的陰暗與暴力始終伺候在後,準備吞食,準備封鎖與破壞,於是那又是血淋淋、暴動一般的冷酷異境的顯影了。另外相當好玩的是,裡面詩的次序編排,全然是依照書寫日期的先後而排,這便有著少女成長小說的紀錄性。裡面我喜歡的詩不少,有〈曲小蟲先生〉、〈一八四二〉、〈火車之二〉、〈魚〉、〈寂寞迷路了〉、〈自我主義〉、〈健康的〉、〈情書〉、〈走板〉、〈女孩的事〉、〈在那之後的獨白〉、〈很遠的事〉、〈走走〉等等,這裡選貼的〈就在下雨〉,光是「將他烤乾成一隻火柴」的句子,我就覺得夠精彩了,更不用說此降的三句,把一種濕淋淋,就在下雨,正在悲傷進行中的狀態寫絕了,血、雨、逃和哭的結合既新鮮又紮實。而詭異的是,若斯諾․孟常用的雨、肚臍、羊、貓等等語詞,讓我聯想到草食性、植物性但陰影凶猛的喵球,不知道在這些意象的共通性後面藏著什麼樣的人生遭遇與選擇,讓兩個不同世代的詩人有了奇妙的接應與秘密對談。當然了,也有可能完全是我多想了吧。


  54

〈傷口〉
      李長青

重新分行之後,字句仍繼續流血。它們說,因為痊癒,是一種更痛的傷口。

究竟神往哪一個方向逃走呢?
或者,重新分行之後,我們已經失去了神往。它們說,傷口失去了心證失去口供失去情節失去段落失去被害與加害也失去了目擊證人。

因為痊癒,是一首寫不完的詩。


沈眠讀詩:《給世界的筆記》。李長青,這位仁兄就跟林達陽一樣,也是沒事就會拿獎的得獎大咖,看了不少次他寫的詩,果然有那個應該得獎的質量在。這本詩集係以筆記的形態去建構散文詩的新樣貌,這個梗還蠻有趣的,不過我個人覺得可以直接叫筆記詩,而不必是散文詩。主要是我常常覺得,如果把標點符合去除、讓字句分行(呼哈,這也是李長青試著在這首詩裡闡明的嗎?),其實所謂散文詩就是分行詩啊,而且效果一點都不輸給原來散文詩體的形式,比如這一首就是,將之變化分行後,好像也不會變弱。如果散文詩只是把詩行聚在一塊兒,純形式上的變化而已,這個別類好像也沒那麼有必要。以這個角度來看,波特萊爾、秀陶、蘇紹連的散文詩就真有不可解散的專有特質,其散文詩一經拆解,就失去了原來連綿、延續的狀態。另外,此詩集名稱不是筆記世界,而是給世界的筆記,也就是世界作為受的對象,而筆記除有著記述的機能,同時又帶著輕鬆寫意的姿勢,給這個字則有一種奉獻、致敬的意味。讓我們回到〈傷口〉,前後兩段對痊癒的定義,使得傷口的複雜度上升,且也讓傷口等同於寫不完的詩。經驗是造成詩的起源之一,特別是那些痛楚、煎熬、陰慘、破損的體驗,特別能夠孕養詩的發動與誕生。而重新分行既有結痂的象形感,也有隱喻痊癒後的再度出發與啟動,很精彩。但我最喜歡的部分還是在神往哪一個方向逃走和失去了神往的對位書寫,這裡有種歸屬崩裂的滋味,尤其是如此一來,從心證到目擊證人全都是失去了,於是,傷口也就是走在失去的途中吧,而這個路途是無法窮盡的。


  55

〈偷日記的人〉
         煮雪的人

空無一人的室內溫泉
有人拉開門
起初以為只是其他房客
看見他塗著綠色口紅
才知道是傳說中的
偷日記的人

全身泡在溫泉的我束手無策
只好將日記本沉進水裡
偷日記的人撈出我濕漉漉的日記
詩碌碌的過去
輕輕吻一下封面
日記本彷彿風乾了千年
所有的歲月
跟著正在微笑的影子與霧氣離開

我起身追趕
身上只圍著
歷史般黑暗的大街
沒有半台車子
陌生的路燈整齊排開

原本應該是北投溫泉博物館的地方
矗立著古早的公共浴池
屋頂冒出泛有紅點的白煙
一大群穿著和服的人
在門口排成兩列
對著偷日記的人鞠躬
大聲用日文說歡迎回來

我躲在鳥居後面偷看五十年
直到鳥居應聲倒下
他們全部轉過頭來
我看見他們長長的舌頭
還有被口水竄改過的
我的日記


沈眠讀詩:《小說詩 集》。2012年一開始就有個炸彈,真是讓人覺得愉快。以小說詩直接為書名作為宣告,著實是個好梗,就像直接在武俠影片裡解構武術(但其實還是偽科學解析的原理製造)的《武俠》或者秦建日子的《推理小說》、水村美苗的《本格小說》等,都是具備野心與企圖的嘗試,生猛而大膽在書名裡標示一類型的名稱,頗有集大成的意思,且不論煮雪的人想要煮出來的雪,質量是否當真可以等重小說詩的總和,但至少他清晰、獨特的意念教我激賞。而這麼一來,以後就算有人出了一本《詩集》、《散文詩集》或《現代詩集》,好像也沒什麼好意外的了。有關小說詩,煮雪的人在序裡自有解釋。而我亦以為,小說詩不應當只是有故事而已,故事在散文裡,在戲劇裡,在詩裡,也不只是小說獨有的。我個人對小說詩的認定是以情節、敘事與結構的鋪陳、精鍊為主,可以直接在形式上小說化,或者在內容摸索、觸碰小說能夠、正在處理的任何主題,也就是說:包含著小說可能性的詩。這與包含著詩可能性的小說(譬如黃碧雲的小說)恰恰可以作為有趣的對位與觀照。而經常做為小說不可缺失的核心的「人」在《小說詩 集》也有大量出現,譬如〈下水道的雪人〉、〈下雨人〉、〈頂著洗髮乳的人〉、〈融化的人〉、〈造雲的人〉等等皆交錯出現於其他詩題之間,有人,有場所,有敘事,恰恰組成煮雪的人小說詩綿延、秘密的風光。讀這些小說詩,我不免要想起七等生(譬如〈我愛黑眼珠〉)、川上弘美(譬如〈踏蛇〉)、村上春樹(譬如〈電視人〉)等人那些具備著異境感(從人到場所的異類、異常,且對存在性一再鑽入)的小說。這裡選貼的〈偷日記的人〉,我喜歡二、三、五段的處理,在詩意漫漶的調度(超現實性的)的同時,又讓人見識到日記被盜取的詳細過程,從被偷日記的人吻得日記裡的時間都飄散了,到最後日記依附在他人的舌頭且已被竄改過的收尾,猶如一事件的完整重演,那是身世的偷天換日,是經驗的失竊歷程,實在是有夠漂亮的寫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