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戮行動》票根20121019   

  036,《殺戮行動》。

 

  能夠看到這麼一部風格迷人的黑幫電影,真是讓你整個神清氣爽啊,靈魂的級數立即往上提升了好幾階,那些人世裡的灰塵與疲憊看起來也漂亮了不少。不過你也很清楚對習慣了好萊塢罐頭電影的觀眾來說,大概會覺得無聊吧。畢竟它一點都不緊湊、火爆,看起來好像只是幾組人馬來來去去、沒完沒了的哈啦、扯屁,然而你卻極極喜歡導演安德魯.多明尼克/Andrew Dominik高超而詩意爛漫的調度──改編自犯罪小說《溫柔的殺戮》的《殺戮行動/Killing Them Softly》,很可能是你今年看過最喜歡、美麗得教人發毛的黑幫電影。

  它有幾個特點值得大談特談。首先是片中到處穿插的政治言論,從錄音廣播到電視媒體,布希和歐巴馬的談話無所不在,甚至電影開鏡就是在滿地垃圾、荒廢的場景中赫然目睹兩位總統候選人的競選看板,格外地讓人覺得諷刺與哀愁。而這種老是充滿宣告與所謂未來與前景的發言,在片中人人沒有頭路,人物也顯得又骯髒又老又悲傷的狀態裡,更顯得不可信且荒誕。編導極有眼光的把原著放置在當前的政治氣氛裡,使得殘酷大街的存在有了其成立的必要基礎(原著並無涉及此類強悍地面對政治的論述)。

  於是,來到了本片,美國夢就僅僅是百無聊賴、只能夸夸其談、再也沒有了行動力的超級騙術。美國夢(自由、發達、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毀壞,於此不止是費滋傑羅/Francis Scott Fitzgerald崛起、所體驗過爵士年代的終結那樣的大幻滅而已,《殺戮行動》更大膽而果決地在本質上透過布萊德.彼特/Brad Pitt飾演的圍事者角色揭露美國夢的謊言事實:「美國不是一個國家,它就只是一筆生意而已。」換言之,美國根本沒有什麼好驕傲的,它的立國不過就是寫下人人生而平等名言的傑弗遜不想繳稅給英國作為發端而掀起的流血戰役罷了(姑且不管其中的確有許多人是抱著崇高意志在從事獨立與自由)。

  如此猛烈的言談,搭配片中憂傷而疲累、醉生夢死的黑道人物,更是有種死地正在發生的印象,包括那個從紐約調來、即將離婚且面臨牢獄之災、酗酒酗到天荒地老的胖子殺手米基,以及那個想要靠著偷狗賺大生意的混混,等等的,都是對美國敗壞的佐證。顯而易見的,編導可沒有意圖要美化黑道人物的殘酷與奢華,他道地且寫實地呈現了一個核心價值已然衰壞到不行的國家及其子民的真實處境。

  你最激賞Andrew Dominik的地方就在於這一點,他讓黑道人物離開神鬼性質的敘述,回到平庸至極的人生底,他們沒有飛天頓地的本事,根本上也就只是一個人,不但會受傷,還卑微得不得了。某種程度來說,你以為他延續且加深了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教父3/The Godfather 3》的傾頹風景(再冷酷巨大的教父也是會老的啊),以及把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冷硬派推理小說《殺手》系列裡的殺手形象更往歲月必然消逝的前端推進了一大步。你甚至會說,Andrew Dominik完成了一次黑幫人口與殺手的新典型製造。

  而他在影像上採行中斷的技法也非常有意思,譬如片頭他就讓一個在天冷裡畏縮著行走的身影,切片似的,夾雜著政治人物的錄音出現,先是錄音檔播放、畫面全黑,後面則是拍攝人物的移動,循環好幾段,之後那混混吸毒、恍惚的處理也有類似的效果,意識朦朧,影像也朦朧,然後是一團光,跟著他被叫醒──中斷,再進行,再中斷,這樣的作法,也在鏡頭上承載大國衰亡進程演練的用意。

  Andrew Dominik的優異還表現在一次慢鏡頭的運用上:在大雨裡,在顆粒分明的雨滴中,車子移動,舉槍,擊發,彈殼彈出,硝煙,子彈射擊,汽車撞擊,滑動軌跡,臉的扭曲,旋轉,碎玻璃飛起……真是把動作美學這件事做得異常出色啊,同時還播放感傷、抒情的配樂,讓你聯想到彭氏兄弟《無聲殺手/Bangkok Dangerous》以及杜琪峰《文雀》兩片皆有、做得無人能超前的雨中殺戮畫面。《殺戮行動》那場Brad Pitt演出的雨中槍擊調度,堪與前二者並列。

  另外再說一下,你愈來愈喜歡Brad Pitt這名表演者。他的選片能力挺不賴。這個好萊塢超級明星似乎總沒有忘記他的第一身份是演員,這使得他在同一等級但只能拍娛樂片種(而且爛片多多)的大明星群像裡脫穎而出,擁有美好架勢。

 

 

──101/10/19,晚間七點五十五分,在今日秀泰影城。

 

 

 《火線赤子情》DM  

 

 

  037,《火線赤子情》Vs《超能失控》。

 

  在《厄夜叢林/The Blair Witch Project》以後,強調臨場感、以各種手持錄影形式(包含DV、針孔攝影機、手機攝影功能)進行的電影就層出不窮,最近的就有《阿波羅18:不存在的任務/Apollo 18》、《鬼入鏡/Paranormal Activity》系列、《超能失控/Chronicle》等,《火線赤子情/End of Watch》也是其中一個,但這類手法的電影看多了,真的讓人不怎麼開心,因為所謂的似真性都是構造出來的,第一次或許讓人覺得有在場的威脅性,但第二次、第三次以降顫慄感便自然而然地消逝了,觀眾仍舊處在安全距離以外。

  《火線赤子情》為了追求擬真而以大量搖晃、震動的鏡頭展示火力交戰、死亡威脅和情感立體等等狀態,但你得說你沒有很喜歡這樣子的片,尤其片頭的警察獨白,自陳警察是凡人,會犯錯、受傷,也會死,但到了最後卻只有強調犧牲奉獻的情操,彷彿他們的受傷與死都是為了同儕與人民,但錯誤呢?作為官僚主義的第一線操作者,警察的傲慢與錯誤又在哪裡?

  你無意否警察的努力有助於社會的良好風氣,但一面倒的局面總是讓你下意識地反感,搞到後來此部警匪片似乎只是在歌頌功德權力體制下的個體,而缺乏某種誠實的體現。那些條子粗暴的執法態度和他們心中的優越感,全都被罪惡那一邊的對照合理化了。導演甚至以夜間(陰森的綠和幽亮的眼睛)與黑白攝影調度、呈現反派的妖魔性質,真是夠了。

  比較起來,《超能失控》還有趣多了。主角是個陰鬱的慘綠少年,不但他自己母親長年臥病在床、父親酗酒,他自己也被輕賤與霸凌,於是攝影機成為其執迷,一種阻隔的牆,讓他跟外界保持著一種純粹觀看的假性距離。後來少年因故有了超能力,一開始只是好玩,後來隨著能力的壯大,再加上家庭與校園生活的刺激,他愈來愈偏執,終於把那能力完全發揮出來,變成了大屠殺者。而有意思的是此片所有鏡頭全部都是那些手持攝影,簡直是無孔不入的「監視」之高度完成化,連最後兩個超能者在高樓間的對決戲碼都是由大樓內的群眾拿智慧型手機攝影調度而成的,也算是現代奇景了。

  值得玩味的是,《超能失控》編導顯然從超能力英雄電影類型的另一邊出發,重新看待、尋思超能力的恐怖意義。同時,也暴露了當代美國少年的普遍性靈魂危機,在充滿歧視與暴力的環境,有誰能夠維持心理的沉穩,而不向著殘暴靠攏?

 

 

──101/10/14,《火線赤子情》,晚間六點四十分,在京站威秀影城。

──《超能失控》,觀看DVD。

 

 《火線赤子情》票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