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mg017.jpg 

  大江健三郎在《憂容童子》(劉慕沙譯,時報出版)、《再見,我的書!(許金龍譯,時報出版)分別大量引用了《堂吉訶德》的情節,以及詩人艾略特詩句(當然不僅如此,還有三島由紀夫、《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是他所強調的重讀的同時,也是再詮釋。經由敘述那些經典文本,而跟自己如今的際遇(或過往的記憶)統合起來,達成一自我理解(或消滅)的救贖(或去救贖)。換言之,那是與文本發生關係,並逼近自我的核心的絕妙方法。

 

  《美味關係/Julie & Julia》也處理了類似的事。電影採取雙線敘事(兩個時代)。一個是高頭大馬的茱莉亞,和奉命駐往法國巴黎的外交官丈夫;一個是紐約的政府機構人員茱莉,專門處理911以後的諸種人民企求改善的事務。她們都遭遇乏味、空白的人生。而對美食,對吃的愛好,卻拯救了她們日益崩毀、毫無重心的人生。

 

  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飾演的茱莉亞(史翠普刻意壓低,讓聲音變厚以詮釋角色的作法著實厲害,對人物的透析性十足到位)在巴黎參與了藍帶學院的學習課程,學得了一手法式料理精髓,並試著和友人以英文還有實際可行的方法寫下叫美國婦女如何在家裡就能輕鬆做出,甚至後來成為美食節目的主持人(風格隨意而生活化)。

 

  艾咪亞當斯/Amy Adams演出的茱莉,則企圖在365天的期限內,完成茱莉亞食譜裡頭的524道菜。茱莉亞一直是茱莉眼中曾經改變過世界的人:她讓法式料理能夠直接登陸一般家庭的餐桌。茱莉對茱莉亞的節目還有書,隨著將食譜一一端上桌,並且在部落格發表她的進度(包含喜悅與挫折),愈來愈瞭若指掌,也愈來愈形成另一個現代的茱莉亞替身。電影的敘事最後也來上一段快速的剪接,將兩個時代的兩個女人料理食物(為鴨脫骨)的動作拼貼在一塊,彷若一種跨越時空的優美繼承。

 

  有一段相當迷人。茱莉亞的外交官老公在給弟弟的信裡寫到,茱莉亞在廚房的動作還有所敲擊出的音樂(鍋碗瓢盆鏟匙等等的移動與碰撞)如何如何的叫他癡迷。這真是食色性也的最高階:愛情與飲食的絕美重疊。

 

  除了對美食的狂熱,另一個部分是:成為出版書的人(原諒這裡不願意使用作者二字)的渴望。兩名女子一直對出書這件事抱著極大期望。茱莉亞要將法式料理「轉譯」成美語版,茱莉則是將已呈美食經典的茱莉亞之書重新以網路的形式再推廣,這可說是一種「再譯」。這種重新複製並給予新義的表現形態,在書寫的巨大脈絡裡,從來都是神秘的相遇。而片中美食與文字能夠整合的關係,不由得想到同樣由網路起家而後出版的劉怡玲/Yiling的《嚐書》(網路與書出版)。

 

  在紀錄片《晃遊日記/Lucie et maintenant-Journal nomade》(詳見:《食影人:第Ⅱ吞食》之〈在慾望的最深處誰都不懂得轉身。──看《晃遊日記》、《夢幻銀河》〉)同樣有著複製歷史的嘗試。一對情侶重走幾十年前一對罹患絕症的書寫者夫婦從巴黎到馬賽的死亡之旅:在原來只要耗費七小時的公路上,一遇見休息站,就得停下過夜,如此的走法,耗費了三十三天,並留下一本記錄之書。

 

  這種將歷史逆溯為現實的作法,有一種深刻而非凡的魅力。就像《美味關係》的最後一個畫面:茱莉充滿孺慕之情前往茱莉亞紀念館,親身體驗心中偶像的廚房。茱莉留下一塊奶油,離開。而停留在那個廚房的時間開始倒轉,茱莉亞獨特的笑聲與人活了回來,她跟丈夫甜蜜的模樣使人羨煞。結尾就靜止在他們深情大笑的瞬間。你說說,這樣的情感,這樣的再召喚(對過往人物的想像與重新記憶),怎麼能不溫暖人的心?

 

 

──98/11/07,晚間,《美味關係》,日新威秀。與妹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