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從海報上看,《命運決勝點》實在不像Woody Allen的片子,那畫面太動作或驚悚類型了些(黑色的基調跟強調人物的強硬線條。許是片商的操作?),一點也沒有伍式叨絮感。倒是和片中那艘遊艇同名的英文片名《Cassandra’s Dream》比較有那種味道。不過電影一開始,一對兄弟討論著是否該買下遊艇,那靜靜淡淡、沒什麼煙火的鏡頭(尋常可見的風景與對話的節奏),還真是這個神經兮兮的老頭的風格哪…也就是從那艘小遊艇開始,一樁被說得很輕、很輕的悲劇,緩緩地被推演了。
導演透過一對因為女人、因為賭債而亟需金錢的兄弟為博取舅舅(所謂對家人親情的支持且因而得到可觀的回報)的資助,謀殺了所謂的即將對舅舅不利、造成傷害的告密者。相對於Ewan Mcgregor飾演的哥哥的冷靜、不動搖,Colin Farrell所詮釋的角色就顯得罪咎許多,像是無法適應這種到處被渲染的生存法則(那徹夜的失眠與惡夢連連,雖然軟弱,但怎麼說都沒有哥哥那樣工於計算的樣子討厭;此外,最後決定自首,在遊艇上的平靜容顏看來很深沉,有種令人愉快的鬆解感)。
那種交易,那個舅舅(一直只聞其名,直到中段才現身,而一出現就決定了兩兄弟的晦暗下場),以家族的情義包裹著利益的勸誘,怎麼說都是梅菲斯特式的,而兄弟倆當然就是遲早得付出代價的浮士德,於是弟弟身陷罪孽的折磨,於是哥哥最後也面臨了難題:該不該也為了自己的自私,親手葬送弟弟?(想起《投名狀》的拜把手足相殘,即使一開始為了理想,但一旦被扯進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犧牲的思維模式裡,暴烈式的變調也就不遠了。)
導演的安排,一點都沒有要加強抒情悲劇的意思(畢竟這可不走英雄主義的濫情調子啊),而是不慍不火的調度,頂多就是慣有的調侃,微酸的,處理了人物對謀殺、對名利、對家庭的那種趨之若鶩卻又要拙劣地添加某種名目的可笑(但那荒謬之中又見得渺小人物的可悲)。劇中人還是一如之前作品般的對話、對話,從嘴裡傾倒出大量、大量的廢物,簡直要懷疑到底人腦裝的是思索與情感?還是垃圾?而這種廢話模式,則反向而淋漓地展現出都會人物的空洞、不安與貪婪。
(兄弟倆抗拒與下手對象認識、還有埋伏在對方家中的的場景,默不由得想起Lawrence Block〈〈殺手〉〉系列裡頭的那個凱勒,人家可是輕鬆自在的很,完全能心安理得的把工作完成,即使是認識的人,也確實覺得有趣,並且事後還是能熱烈執迷的繼續集他的郵去。工作就是工作啊,不是嗎?)
他感興趣且持續鑽探的似乎一直都是人物與處境,以及所有反應的可能性;背景則是用以佐證的,以是他的鏡頭處理老是簡單明確,甚至是輕鬆的,即使是謀殺,所以《塔羅牌殺人事件/scoop》(或譯:《遇上塔羅牌情人》),揭露犯人的必備基準是在於他是個有爆點的大獨家。Woody Allen自己飾演的魔術師,即便他確實釐清了兇手真面目,但還是很孬的撞車死了,完全救助不了女主人翁。連死亡都戲謔的,都那麼輕的轉了過去(而且他在陰間之船仍然繼續玩他的樸克牌把戲),那樣子的淡薄,瞧來就是如泉水般的清冽。那說故事的姿態,就如同清淡的小粥,沒什麼滋味,但咀嚼久了,卻頗有種深意在。
如果說Woody Allen這個在認知裡不怎麼靠影像的形式去延展美學結構與主題的導演,有什麼讓默還是樂意栽進去的點(怎麼說默還是偏愛華麗的或者壯闊的表現手法),應該就是那種有那麼些庸俗、不驚心動魄但能具體描繪出某種人性風景的觀察角度吧…那種把人們的蠢還有對虛妄之物的貪求暴露出來的能質,確實能巧妙地在心頭鋪上一層感悟。不強、輕的,但很實實在在的。
有些事物是不能交易的,一旦越過那個邊界,就什麼都不是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無法、無能妥協的,是不可鬆手的。即使是榮華富貴、足以生香的女色或者全能的知識──但誰又真正能把持的住?在那些關頭上?而在全體追逐浮華的時代(這同時價值系統是否已背棄了美好的那一面?),或者久遠的以後,又有多少人會回頭看看,看看自己體內的那份最初的悸動是什麼?有了遊艇、住豪宅、出入名車、來往有頭有臉的人士,就是成功?真正想要的事物是否早已被自己斷送了?那不都是浮華嗎?而被超越了自己的原則的事物所宰制,《大亨小傳》裡頭用盡了心思尋求愛情的蓋茲比(那氣氛是身處於愛情似乎都是條件的表面上的吸引力之中的莫大的哀傷),最後不也仍然幻滅了,被夢想的毀落徹底的磨損了。不見得悲涼到哪裡去,但Allen最後怎麼料理兄弟檔呢:哥哥終於還是下不了手,但與弟弟起了爭執,兩人扭打,弟弟推了一把,錯手殺了哥哥,於是也自殺了。故事就落幕在那象徵他們的夢想的遊艇上(這多麼諷刺而意味悠長)。
於是,默自問:浮華之夢的代價是什麼?
我們是在浮華的大夢大賽裡?
抑或其實我們正在謀殺自己的美麗?
──97/3/11,星期二,於台北信義威秀影城特映會。
導演透過一對因為女人、因為賭債而亟需金錢的兄弟為博取舅舅(所謂對家人親情的支持且因而得到可觀的回報)的資助,謀殺了所謂的即將對舅舅不利、造成傷害的告密者。相對於Ewan Mcgregor飾演的哥哥的冷靜、不動搖,Colin Farrell所詮釋的角色就顯得罪咎許多,像是無法適應這種到處被渲染的生存法則(那徹夜的失眠與惡夢連連,雖然軟弱,但怎麼說都沒有哥哥那樣工於計算的樣子討厭;此外,最後決定自首,在遊艇上的平靜容顏看來很深沉,有種令人愉快的鬆解感)。
那種交易,那個舅舅(一直只聞其名,直到中段才現身,而一出現就決定了兩兄弟的晦暗下場),以家族的情義包裹著利益的勸誘,怎麼說都是梅菲斯特式的,而兄弟倆當然就是遲早得付出代價的浮士德,於是弟弟身陷罪孽的折磨,於是哥哥最後也面臨了難題:該不該也為了自己的自私,親手葬送弟弟?(想起《投名狀》的拜把手足相殘,即使一開始為了理想,但一旦被扯進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可犧牲的思維模式裡,暴烈式的變調也就不遠了。)
導演的安排,一點都沒有要加強抒情悲劇的意思(畢竟這可不走英雄主義的濫情調子啊),而是不慍不火的調度,頂多就是慣有的調侃,微酸的,處理了人物對謀殺、對名利、對家庭的那種趨之若鶩卻又要拙劣地添加某種名目的可笑(但那荒謬之中又見得渺小人物的可悲)。劇中人還是一如之前作品般的對話、對話,從嘴裡傾倒出大量、大量的廢物,簡直要懷疑到底人腦裝的是思索與情感?還是垃圾?而這種廢話模式,則反向而淋漓地展現出都會人物的空洞、不安與貪婪。
(兄弟倆抗拒與下手對象認識、還有埋伏在對方家中的的場景,默不由得想起Lawrence Block〈〈殺手〉〉系列裡頭的那個凱勒,人家可是輕鬆自在的很,完全能心安理得的把工作完成,即使是認識的人,也確實覺得有趣,並且事後還是能熱烈執迷的繼續集他的郵去。工作就是工作啊,不是嗎?)
他感興趣且持續鑽探的似乎一直都是人物與處境,以及所有反應的可能性;背景則是用以佐證的,以是他的鏡頭處理老是簡單明確,甚至是輕鬆的,即使是謀殺,所以《塔羅牌殺人事件/scoop》(或譯:《遇上塔羅牌情人》),揭露犯人的必備基準是在於他是個有爆點的大獨家。Woody Allen自己飾演的魔術師,即便他確實釐清了兇手真面目,但還是很孬的撞車死了,完全救助不了女主人翁。連死亡都戲謔的,都那麼輕的轉了過去(而且他在陰間之船仍然繼續玩他的樸克牌把戲),那樣子的淡薄,瞧來就是如泉水般的清冽。那說故事的姿態,就如同清淡的小粥,沒什麼滋味,但咀嚼久了,卻頗有種深意在。
如果說Woody Allen這個在認知裡不怎麼靠影像的形式去延展美學結構與主題的導演,有什麼讓默還是樂意栽進去的點(怎麼說默還是偏愛華麗的或者壯闊的表現手法),應該就是那種有那麼些庸俗、不驚心動魄但能具體描繪出某種人性風景的觀察角度吧…那種把人們的蠢還有對虛妄之物的貪求暴露出來的能質,確實能巧妙地在心頭鋪上一層感悟。不強、輕的,但很實實在在的。
有些事物是不能交易的,一旦越過那個邊界,就什麼都不是了。真正重要的東西是無法、無能妥協的,是不可鬆手的。即使是榮華富貴、足以生香的女色或者全能的知識──但誰又真正能把持的住?在那些關頭上?而在全體追逐浮華的時代(這同時價值系統是否已背棄了美好的那一面?),或者久遠的以後,又有多少人會回頭看看,看看自己體內的那份最初的悸動是什麼?有了遊艇、住豪宅、出入名車、來往有頭有臉的人士,就是成功?真正想要的事物是否早已被自己斷送了?那不都是浮華嗎?而被超越了自己的原則的事物所宰制,《大亨小傳》裡頭用盡了心思尋求愛情的蓋茲比(那氣氛是身處於愛情似乎都是條件的表面上的吸引力之中的莫大的哀傷),最後不也仍然幻滅了,被夢想的毀落徹底的磨損了。不見得悲涼到哪裡去,但Allen最後怎麼料理兄弟檔呢:哥哥終於還是下不了手,但與弟弟起了爭執,兩人扭打,弟弟推了一把,錯手殺了哥哥,於是也自殺了。故事就落幕在那象徵他們的夢想的遊艇上(這多麼諷刺而意味悠長)。
於是,默自問:浮華之夢的代價是什麼?
我們是在浮華的大夢大賽裡?
抑或其實我們正在謀殺自己的美麗?
──97/3/11,星期二,於台北信義威秀影城特映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