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先不說別的,單是將色澤與聲音兩種視(粉紅色)、聽覺(噪音)型態鎔鑄在一塊的詩集名就已足夠夠大大地搖撼默的思維了──狠狠地甩來一巴掌,搞得默腦漿噴濺,激盪不休。
在實際的形體上,這些詩也真的是以粉紅色的字體被印製在透明的書頁,是的,透明,這是一本採取獨特材質的膠片書頁所形成的詩集。
換言之,書名的視聽結構也被具象化於詩集的包裝編印。
書擱在桌上,放眼望去(太目炫神迷了,必須放眼)──
簡直像是一群粉紅色的魚游在水缸裡。
如同《•摩擦•無以名狀》和《夏宇詩集:Salsa》得自己剪開紙頁(縱橫兩向都有密合的紙)才能翻閱詩(詩在詩中、詩依然摸索中、詩必須尋找、詩在紙與紙詩與詩之間)的印刷設計,夏宇這一回第五本詩集依舊直接透過驚人的創意,展現出裝置藝術的實涵性(第三本詩集《•摩擦•無以名狀》的內容就是剪貼前一本《腹語術》詩句產生的,形式上跟內容都是;羅智成以拼接色塊藝術論述;但默看見的是那雄壯而弔詭的企圖:讓詩從詩裡活回來,活回來一種面目全非),直接透過透明紙頁的疊合封存噪音般的粉紅色詩句。閱讀的時候,你甚至得拿張白紙放在欲讀的詩頁底下,才能清楚看明詩句內容,否則只會瞥見一群又一群繁瑣混亂的黑(外文句)與粉紅(中文詩)相互交錯混淆的字飛來飄去。而那效果就像是噪音總是密集的交織分佈到你根本無從判斷那是什麼聲音。
一本透明的詩集,一本粉紅色語字的詩集。
這是描寫(或者收集)噪音的詩集。
還有另一個具體形式的特點,很快會被注意到的,跟詩集名的雙聲帶一樣,內容也是英文(或法文)與中文前後並置(由於是透明頁,所以當然瞅得見兩種語言的物理性重疊),編排得像是坊間目前盛行的英漢對照翻譯格式。而裡頭的外文詩句,據夏宇後記所言,全是網路上隨處散見可撿可拾也可棄的文字喧囂,有時只是一個簡單的句子,就被她蒐羅了起來,並累積、匯集成幾萬個句子,然後再從中拼湊結構出這本噪音書。
從無止無盡的各種語句抓出某種組合,再經過翻譯軟體Sherlock(以至今推理小說領域最廣為人所知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命名,一個無機的巧合,但又微妙地謀合某種意義)直譯為中文,真的是直譯,一種偏執的執意的直譯,荒謬的無機體,而就在這些破裂近乎粉碎語義的譯文裡,夏宇發覺了詩。這就是這本詩集的創想源頭,詩人透過網路上的翻譯軟體,將英文置入其內,絞碎再吐成中文,然後予以修整,她將語言的共體拆解、打散再冶煉成詩。
因此,這也是內容異化風格強烈的詩集。
905當天一拿到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訂購宅配的詩集,默立即翻讀,但甫前進幾首後,就感覺到某種難以消化的荒謬明明顯地祟動,群魔亂舞,並且是機械性的群魔,這裡舉個最短的例子:
〈6They always liked each other again soon〉
They always liked each other again soon just as they did before
This only made them like each other all the more
That’s because it often rained without measure
They did so only when it poured
〈6他們很快再總互相喜歡〉
他們很快再總互相喜歡如同他們以前做了
這更加只做了他們像彼此
那是因為沒有措施經常下了雨
他們如此只當它傾吐了
相當明顯的,只讀中文部分時,會有一種極端破碎的印象(完全不明所以),有著意義認知的錯亂感,難以具體掌握內容的指涉,但音節卻很奇妙地鏗鏘著,宛若電吉他無意識地亂彈,直接割據了耳朵。再細看的話(先不研究英文),赫然詩的傾斜性浮現(詞性、句法的倒錯),不自覺地會在腦中如同要將魔術方塊的色體全都旋至同一面般的挪移詞字(以產生意義),並且因這種詭譎的運行形式,默驚覺了驚人的想像、驚人的語法、驚人的撞擊力(而確實理解英文語句後更將察覺那企圖的凶猛與強勁),幾幾乎要不能自抑地顛倒自己的天與地、頭顱與腳掌。
這是軟體直譯的結果(毫無翻譯語言辨知度的轉化),但卻是夏宇整理過拼結過也許還刻意放置英語詞語賦含的他義的詩(以上頭詩為例,like可以是像也可以是喜歡),以語言的異質性翻轉出詩意。如同後設手法,看似將書寫者的心理狀態搬移到小說進程裡但其實仍舊是小說家的敘事策略,換言之,那是夏宇扭轉過好幾輪的魔術方塊(當夏宇完成形式的試驗以後,一經出版就轉而進入了詩的實驗間帶,轉交由讀者們去完成),你得自己去找詩、挖詩,得好好地翻一翻被太多理所當然所侷限住的硬腦袋,把那裡面的僵硬得失去想像力水分的硬土全都攪開來,翻得鬆軟,翻得能夠吸納更多如詩般的水。
──詩是一種突破。
──咬進去,再吐出來。
──詩意,是一種不可思議。
以是,夏宇寫的是詩,又不是詩。她寫的是一種企圖,關於如何發現詩並且予以試驗、實踐的企圖。她寫的不僅僅是一本詩(或更還原的「一首詩」本質),而是「一種詩」。嶄新而獨絕。默難免思及透過文字高度忠實模擬視覺的法國新小說以及看似作者跳入書中公開敘述而將虛構與紀實混沌化的後設小說。同樣都是透過開創形式而拓展了文學藝術的領域,夏宇的詩,又何嘗不是如此?而更要命的是(使默驚嘆臣服的),她居然能夠不停地研磨出新的裝置、新的型態以容納詩,每一本詩集問世,就是一種詩的生命的異化進化超越化。
夏宇更像是推理小說家,特別是古典推理(或推理本格),不停地摸索,往前異變,企圖在已知的過往裡,開發新的殺人詭計(密室、不在場證明等等形式火箭式推進;特別是敘述性詭計,一旦揭密後,似乎顯得沒什麼,而這沒什麼卻是建構在高度自決上的運動,夏宇的詩亦然),以逆轉、穿刺、開放人的盲點與固定思維。同時,她也像是小說中的謀殺犯,徹徹底底地將語言謀殺掉,製造了許多沒有意義的(語言式)屍體,而其中無一不是潛伏著線索。此外,她當然是偵探,以詩的探偵方法,一而再的進入、游出生活,釋放了潛藏於生活四周的所有詩意,釋放了固有的理所當然型態的囚禁,釋放了被封鎖的語言,以達至超越(可視之為破案)。她一手鋪排了所有的犯人、偵探以及命案,然後帶領讀者(當然也賦予讀者偵察)滑翔與及飛行,體驗詩與語言的曖昧以及活蹦亂跳的鮮活。
以PINK NOISE作為詩集名,也很容易聯想到不可解的電子儀器的訊號干擾的white noise現象(恐怖電影亦有拿這個議題作驚嚇文章),除了噪音本質外,說這裡的夏宇扮演了穿透詩(陰間)與語言(陽間)的幽冥使者形象也不為過。透過文字噪音的收集與轉換,就多了一種詩的形成。
以此詩集的概念,這的確不只夏宇能寫(亦即之後有人以軟體翻譯並完成企圖),但當然那已經不是第一(就像哥倫布永遠是第一個立蛋的人,即使那是個簡單知識),因為委實太多了,關於浮游生物般無意義的字句。而這也如同夏宇在後記所說的:「因此這是一本無止盡之書\也因此這是一本適可而止之書」。
詩,是沒有形式的。
詩,是無所不在的。
正因其沒有形式,故而能夠藉由發展新形式予以反證。
也正因無所不在,故而能夠藉由琢磨出個在予以應驗。
夏宇詩集《PINK NOISE粉紅色噪音》,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頭一回非交與唐山出版社),2007年7月7日初版(多麼秀異纖妙的日期啊…)。
Ps:在夏宇的詩(與開創性)之前,默無法不承認,星辰的詩,既淺薄又卑微,簡直像是森林裡的一條小蟲,隨時都能被忽視、被隨便哪裡來的一隻鳥吞食掉。有這樣的感觸。深深的。
在實際的形體上,這些詩也真的是以粉紅色的字體被印製在透明的書頁,是的,透明,這是一本採取獨特材質的膠片書頁所形成的詩集。
換言之,書名的視聽結構也被具象化於詩集的包裝編印。
書擱在桌上,放眼望去(太目炫神迷了,必須放眼)──
簡直像是一群粉紅色的魚游在水缸裡。
如同《•摩擦•無以名狀》和《夏宇詩集:Salsa》得自己剪開紙頁(縱橫兩向都有密合的紙)才能翻閱詩(詩在詩中、詩依然摸索中、詩必須尋找、詩在紙與紙詩與詩之間)的印刷設計,夏宇這一回第五本詩集依舊直接透過驚人的創意,展現出裝置藝術的實涵性(第三本詩集《•摩擦•無以名狀》的內容就是剪貼前一本《腹語術》詩句產生的,形式上跟內容都是;羅智成以拼接色塊藝術論述;但默看見的是那雄壯而弔詭的企圖:讓詩從詩裡活回來,活回來一種面目全非),直接透過透明紙頁的疊合封存噪音般的粉紅色詩句。閱讀的時候,你甚至得拿張白紙放在欲讀的詩頁底下,才能清楚看明詩句內容,否則只會瞥見一群又一群繁瑣混亂的黑(外文句)與粉紅(中文詩)相互交錯混淆的字飛來飄去。而那效果就像是噪音總是密集的交織分佈到你根本無從判斷那是什麼聲音。
一本透明的詩集,一本粉紅色語字的詩集。
這是描寫(或者收集)噪音的詩集。
還有另一個具體形式的特點,很快會被注意到的,跟詩集名的雙聲帶一樣,內容也是英文(或法文)與中文前後並置(由於是透明頁,所以當然瞅得見兩種語言的物理性重疊),編排得像是坊間目前盛行的英漢對照翻譯格式。而裡頭的外文詩句,據夏宇後記所言,全是網路上隨處散見可撿可拾也可棄的文字喧囂,有時只是一個簡單的句子,就被她蒐羅了起來,並累積、匯集成幾萬個句子,然後再從中拼湊結構出這本噪音書。
從無止無盡的各種語句抓出某種組合,再經過翻譯軟體Sherlock(以至今推理小說領域最廣為人所知的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命名,一個無機的巧合,但又微妙地謀合某種意義)直譯為中文,真的是直譯,一種偏執的執意的直譯,荒謬的無機體,而就在這些破裂近乎粉碎語義的譯文裡,夏宇發覺了詩。這就是這本詩集的創想源頭,詩人透過網路上的翻譯軟體,將英文置入其內,絞碎再吐成中文,然後予以修整,她將語言的共體拆解、打散再冶煉成詩。
因此,這也是內容異化風格強烈的詩集。
905當天一拿到在博客來網路書店訂購宅配的詩集,默立即翻讀,但甫前進幾首後,就感覺到某種難以消化的荒謬明明顯地祟動,群魔亂舞,並且是機械性的群魔,這裡舉個最短的例子:
〈6They always liked each other again soon〉
They always liked each other again soon just as they did before
This only made them like each other all the more
That’s because it often rained without measure
They did so only when it poured
〈6他們很快再總互相喜歡〉
他們很快再總互相喜歡如同他們以前做了
這更加只做了他們像彼此
那是因為沒有措施經常下了雨
他們如此只當它傾吐了
相當明顯的,只讀中文部分時,會有一種極端破碎的印象(完全不明所以),有著意義認知的錯亂感,難以具體掌握內容的指涉,但音節卻很奇妙地鏗鏘著,宛若電吉他無意識地亂彈,直接割據了耳朵。再細看的話(先不研究英文),赫然詩的傾斜性浮現(詞性、句法的倒錯),不自覺地會在腦中如同要將魔術方塊的色體全都旋至同一面般的挪移詞字(以產生意義),並且因這種詭譎的運行形式,默驚覺了驚人的想像、驚人的語法、驚人的撞擊力(而確實理解英文語句後更將察覺那企圖的凶猛與強勁),幾幾乎要不能自抑地顛倒自己的天與地、頭顱與腳掌。
這是軟體直譯的結果(毫無翻譯語言辨知度的轉化),但卻是夏宇整理過拼結過也許還刻意放置英語詞語賦含的他義的詩(以上頭詩為例,like可以是像也可以是喜歡),以語言的異質性翻轉出詩意。如同後設手法,看似將書寫者的心理狀態搬移到小說進程裡但其實仍舊是小說家的敘事策略,換言之,那是夏宇扭轉過好幾輪的魔術方塊(當夏宇完成形式的試驗以後,一經出版就轉而進入了詩的實驗間帶,轉交由讀者們去完成),你得自己去找詩、挖詩,得好好地翻一翻被太多理所當然所侷限住的硬腦袋,把那裡面的僵硬得失去想像力水分的硬土全都攪開來,翻得鬆軟,翻得能夠吸納更多如詩般的水。
──詩是一種突破。
──咬進去,再吐出來。
──詩意,是一種不可思議。
以是,夏宇寫的是詩,又不是詩。她寫的是一種企圖,關於如何發現詩並且予以試驗、實踐的企圖。她寫的不僅僅是一本詩(或更還原的「一首詩」本質),而是「一種詩」。嶄新而獨絕。默難免思及透過文字高度忠實模擬視覺的法國新小說以及看似作者跳入書中公開敘述而將虛構與紀實混沌化的後設小說。同樣都是透過開創形式而拓展了文學藝術的領域,夏宇的詩,又何嘗不是如此?而更要命的是(使默驚嘆臣服的),她居然能夠不停地研磨出新的裝置、新的型態以容納詩,每一本詩集問世,就是一種詩的生命的異化進化超越化。
夏宇更像是推理小說家,特別是古典推理(或推理本格),不停地摸索,往前異變,企圖在已知的過往裡,開發新的殺人詭計(密室、不在場證明等等形式火箭式推進;特別是敘述性詭計,一旦揭密後,似乎顯得沒什麼,而這沒什麼卻是建構在高度自決上的運動,夏宇的詩亦然),以逆轉、穿刺、開放人的盲點與固定思維。同時,她也像是小說中的謀殺犯,徹徹底底地將語言謀殺掉,製造了許多沒有意義的(語言式)屍體,而其中無一不是潛伏著線索。此外,她當然是偵探,以詩的探偵方法,一而再的進入、游出生活,釋放了潛藏於生活四周的所有詩意,釋放了固有的理所當然型態的囚禁,釋放了被封鎖的語言,以達至超越(可視之為破案)。她一手鋪排了所有的犯人、偵探以及命案,然後帶領讀者(當然也賦予讀者偵察)滑翔與及飛行,體驗詩與語言的曖昧以及活蹦亂跳的鮮活。
以PINK NOISE作為詩集名,也很容易聯想到不可解的電子儀器的訊號干擾的white noise現象(恐怖電影亦有拿這個議題作驚嚇文章),除了噪音本質外,說這裡的夏宇扮演了穿透詩(陰間)與語言(陽間)的幽冥使者形象也不為過。透過文字噪音的收集與轉換,就多了一種詩的形成。
以此詩集的概念,這的確不只夏宇能寫(亦即之後有人以軟體翻譯並完成企圖),但當然那已經不是第一(就像哥倫布永遠是第一個立蛋的人,即使那是個簡單知識),因為委實太多了,關於浮游生物般無意義的字句。而這也如同夏宇在後記所說的:「因此這是一本無止盡之書\也因此這是一本適可而止之書」。
詩,是沒有形式的。
詩,是無所不在的。
正因其沒有形式,故而能夠藉由發展新形式予以反證。
也正因無所不在,故而能夠藉由琢磨出個在予以應驗。
夏宇詩集《PINK NOISE粉紅色噪音》,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頭一回非交與唐山出版社),2007年7月7日初版(多麼秀異纖妙的日期啊…)。
Ps:在夏宇的詩(與開創性)之前,默無法不承認,星辰的詩,既淺薄又卑微,簡直像是森林裡的一條小蟲,隨時都能被忽視、被隨便哪裡來的一隻鳥吞食掉。有這樣的感觸。深深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