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沈默閱讀唐諾《求劍:年紀.閱讀.書寫》在《文訊》452.jpg

 

         沈默

我個人的閱讀經驗,波赫士、米蘭‧昆德拉、伊塔羅‧卡爾維諾、喬賽‧薩拉馬戈、娥蘇拉‧勒瑰恩、巴爾加斯‧尤薩、瑪格麗特‧愛特伍、寇特‧馮內果等,都是能夠對文明展開總體性思考、對人類進行全景式觀察的大小說家,而在此以外,木心和唐諾是極少數擁有同樣龐巨思維與能量的大散文家──但木心是寓言式的(或說是金句無限量製造機),像禪宗打下來的頓悟一棍,輕靈卻鈍重。而唐諾是採取大篇幅的思索,以連綿不斷的跨域性,帶來教我驚奇的發現,如同安哲羅普洛斯的電影,遠景長鏡頭,悠遠的推進、延展,讓地平線外的人事物緩緩重現。

在唐諾眾多作品裡,我最著迷的是《盡頭》、《世間的名字》,我本來以為這兩部已經是絕頂極品,沒料到其後居然還有《求劍》這樣一本奇書,一本指著人罵、但我還受感到受用無窮的異心大書。這當然不是源於我個人對《求劍》書名直覺上非常武俠的偏愛,而是它的確是一部公然跟文學世界對決、充滿能量的強韌之書──讀唐諾總要感覺到某種超絕悍然的意志,彷彿他光是站在那裡,什麼都不用做,就是一個絕世高手──這裡的對決有兩層涵義,其一是唐諾以自身的此時此地此身去吸收、煉化他所閱讀書寫者的思考,其二是他對台灣文學現況的針貶與憂思。

《求劍》便那樣不閃不躲的逼視當今種種關於文學的事,而年紀、閱讀、書寫正是創作者的全部,年紀決定了所累積的時間厚度,日復一日的閱讀使得視野愈發完整清晰,書寫則是思維方式的留證與鍛鍊。

其中,唐諾對文學鑑賞更有著獨到理解:「鑑賞原不是否定性的,因為鑑賞是認出、揀出,而不是丟棄、摧毀(在眾多之中認出其一,或在一物中認出它某一細部、成分、特質、可能性),惟鑑賞因此必帶著鋒芒,尤其是試圖說明它時,這讓它容易被誤認為挑剔和苛刻……」、「……鑑賞太稠密了、稠密到幾乎是連續性的,面對著它,我們文字語言的顆粒狀、非連續性本來面目畢現無疑狼狽不堪,也像孔目太大的網,真正想抓的東西差不多都流失光了,也因此,人們一不小心就把鑑賞推向所謂『感受』的領域,沒標準沒道理沒是非高下之分,放縱的用人言人殊的喜憎好惡來說它。」

在唐諾談論、引述波赫士、格雷安‧葛林、昆德拉、卡爾維諾、屠格涅夫、張愛玲、鍾曉陽、朱天心、黃英哲等等的文字之中,彷彿只有他認得出來那些不被其他人看見或說被誤判為鬼怪的仙靈,那是真正心思清明神清氣爽看見的鑑賞之力。同時,唐諾在《求劍》中重新賦予年紀衰老嶄新的意義及其具有的價值,也把被忽略的事物以極其正直的態度講出真話來,如:「後世留名(其實當世得名也一樣),並不真需要交出什麼夠深思熟慮、夠完好的作品,只要「大放狂言」就做得到。╱歷史評價,歷史聲譽,永遠是這樣又鄭重又草率不堪的東西,是可依據又充斥著欺瞞僥倖的東西,這隨著我們的年紀和閱讀進行,會一個一個在我們一己寸心裡水落石出,但誰也沒辦法一一更正它們。」

此外,《求劍》最使我驚異的還有輯4年紀的獨自一篇〈瘟疫時代的愛情‧在日本〉(借用了馬奎斯那本最好的愛情與時代小說書名),居然是談日本綜藝節目的搞笑諧星、主持人有吉弘行、夏目三久、松子‧Deluxe。這裡面我升起的第一個念頭是唐諾居然也看綜藝節目;其二是他是用一個演化史的觀點去看有吉等人的躍變,而且寫來如此深情,特別是三人之間的相知與情誼,我竟讀得兩度泛淚。

唐諾散文在總體性認識、完整論述上一直教我折服,但此前幾乎不曾有讀過其文字感性綿密的部分,可見他不是不能寫抒情,只是沒興趣或者說散文裡還有比個人身世、故事更重要的事要說。

他寫:「心志,是人跟自己說的話,上達到所謂誓言的高度,遂帶著命令;這也是人面對『自我/世界』的一次總結性判斷,牢牢指向著未來的判斷,因此,這還是『提前』的選擇,偌大世界、茫茫未來,我此時此刻就決定了我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做哪些事,甚至準備以什麼方式來改變世界改造世界。這也因此總伴隨著某種興奮、欣喜之感,我陡然強壯了起來,眼前(不可知的世界、未來)也清晰而且有條有理起來,我看懂它了,至少知道要如何進入它,同時我也是冷靜的,甚至狡猾,生出了某種孤寂之感,我踽踽行走在這個世界之中如一個緊緊懷抱某種寶物的異心之人。」

心志這兩個字何其壯大偉聳,那是一種心靈高強度的演繹,也是書寫者最初與最後都要拉回來認清自己為何要千錘百鍊為何要艱苦為難創作的驅動力。唐諾上述的那段話,是堅持四十多年書寫生涯的自白,也是對心中有志業之人最好的提醒與慰解。不過,在現實人生中,寫作者很常會有一事無成的挫敗感,即便深信作品本身就是價值,但在這個多樣價值觀的現實世界裡,文學的價值觀普遍是最弱的那幾種,以至於動搖徬徨困惑悲慘在所難免。

零雨〈失敗〉(收錄於《田園╱下午五點四十九分》)這麼寫:「『我們在每方面都是╱失敗了。』╱『所有地方都被佔領了。』╱『被成功佔領了。』╱『但我的失敗他們無法╱佔領。』」波赫士則在談自己和眾多文學家的目盲文章〈失明〉(收錄於《七夕》)中說:「……失明對於我沒有成為徹底的不幸,也不應該把它看得太重。應該把它看做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我總是感覺到自己的命運首先就是文學。這就是士說,我將會發生許多不好的事情和一些好的事情。但是我始終知道,所有這一切都將變成文字,特別是那些壞事,因為幸福是不需要轉變的,幸福就是其最終目的。」

是啊,失敗的人生、經濟能力等等,都是我們的生命經驗,誰也無從奪佔。而且把波赫士談的失明變異為失敗,無比適合拿來作為書寫者的墓誌銘:失敗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無須看得特別重。

說起來讀唐諾,我總覺得讓自己很難堪,因為會在他的大話(對小說、藝術的深刻言說)裡自慚得像是無地自容(畢竟被他一而再地打臉),雖然有時候會想很抗辯,可是我們所處的時空背景完全不同啊,可是我們生來的配備並不一致,可是我們活著的必須物也相差甚遠。但再多的可是,都不及於他那一方面演示了巨牆之所在、演化極限的不可踰越,另一方面卻又告訴我們穿過去之必要,即便是活在一個可能與自由都在限縮年代的堅韌與勇猛之必要。

而我也不得不正視自身確實是一名軟弱的人,比不得唐諾猶如金剛不壞的強大心志。但所幸我身處的文學宇宙,從來不追求絕對標準、正確答案,剛強者有剛強的文學,普通人也能找到普通的文學吧。

 

 

發表於《文訊452│書的世界。

 

沈默閱讀唐諾《求劍:年紀.閱讀.書寫》在《文訊》452 01.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我魔 的頭像
    我魔

    所有的擁抱終止以前,所有的季節終結以後。

    我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