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是因為一個女孩。男人跟她一起去聽了蘇打綠/Sodagreen在國北大的校園巡迴演唱會(妙的是去年因為搞不明白愛國西路的市北大跟和平東路的國北大而搞得團團轉,今年蘇打綠還真在市北大辦了巡迴,怎麼說都覺得有點諷刺的什麼在。詳見《GoDevil的魔鬼絮語》之〈聽見宇宙的邊緣──蘇打綠校園演唱〉)。那是頭一回聽蘇打綠。主唱吳青峯的嗓子沒話說,亮度很高的纏綿至深。曲子跟演奏也都叫男人喜歡。尤其是那種隱匿的趣味――一起在音樂裡玩耍、不停地翻覆的氣氛,讓男人的耳朵沉靜地脹大了。此後,蘇打綠成為男人少數會持續聽著的男聲。
在陳綺貞的《太陽》(CHEERGO.COM、添翼創越工作室發行)的毀滅式美麗、黑暗中的熊熊焚燒之後,關於人們所仰賴、尋覓的光亮,又有了蘇打綠的《春․日光》(林暐哲音樂社出品,環球音樂發行)。首先注意到的是曲目編排,不由地想到夏宇那十四首十四行詩(《夏宇詩集:腹語術》,夏宇出版),每一首的題目擺在一塊就成了一首詩,而每一首又各自有其內容――那像是一環套著一環,小詩指向大詩,但大詩卻又迴轉、散落到小詩的裡頭。或者是漫畫《七龍珠》(東立出版),在每本漫畫的側面都有一圖,將一套擺在一塊,就是人物排排站的長軸。蘇打綠《春․日光》的十首歌亦復如此:
融雪之前
牧神搭上春色的火車,而
日光
在我們之間
各站停靠:
一千座溫泉
交響夢
異次元的玫瑰
嬉戲之後
早點回家
像首詩。不。不是像。它便是一首詩了。如此一來,便有了奇趣,便有了種格局。每首曲子有各自的前進、伸縮。但又全都收攏、統合成了專輯的一體,分裂與重疊的交錯感(可以不斷地分裂,也能往回套圈起來,猶若一環狀迷宮),成就了躲藏在《春․日光》之後的企圖與概念的複合性。這就對應到林暐哲和蘇打綠的「韋瓦第計畫/Project Vivaldi」(根據《sodazine》Vol.05/2009小雜誌提供的說法)。他們預計以四季(春夏秋冬)在不同的地方(台東、倫敦、北京、柏林)錄製四張專輯。男人預期見到此以系列形式推展的音樂野心將何其壯大、悠邈。
從春到來前、欲化未化的境地〈融雪之前〉開始,在日光的全面抵達以前,故事其實從終止的地方重新復甦,從幽然的深處的嘆息之中,「天地 不慢不快 不好不壞 專心而澎湃\\不再 費疑猜 不再 害怕醒過來\不再 有不安 有陽光就有黑暗\放開時間空間而存在」,然後前進,往〈牧神搭上春色的火車,而〉帶著童趣風味的手風琴和集體的哼和聲去,迎接「美好是因為克服美好的恐懼\美好是因為無視美好的逝去」的〈日光〉就來了,是的,來了,那樣輕盈而湧著哲味的吟唱,頃刻便滿進〈在我們之間〉,變成「我是你的手中的風景」,歡悅、小小的圓滿的甜味瀰散,我們舞蹈起來。
一分鐘在火車與鐵軌的聲響與哼唱的〈Untitled 1〉後,最叫男人迷戀、眷聽不已的〈各站停靠:〉,迷幻的,法式香頌的,彷若捲著悠悠的古老時間,有夏宇比夢還有深度的口白及她的詩〈被動〉,也有張愛玲的名句「每一個蝴蝶都是從前的一朵花的鬼魂,回來尋找它自己。」,更套用了莊周夢蝶的寓意,從人、蝴蝶到花,一站與一站間的邊界曖昧、模糊,詞意的時空幅度之大,使人嘖嘖稱奇,那幾乎是劇場空間了,多種藝術形式的複合體,看看吳青峯寫下意境何等美麗的歌詞:「尋找前世的蝴蝶,在夢的觸鬚中成了人;\身體形式是生命的各站停靠。\\懂得太多的人,被心眼絆倒,在計較間迷走打轉;\而那不怕貘、不懂生死的翅膀,正飛舞在最美的風景間。\\我期待夢醒的時候,要做一隻順應快樂的蝴蝶。」
而後的〈一千座溫泉〉,蘇打綠帶領逆溯而走,往或者走失了的初衷而去,「讓我們成為倒走的鐘\春日的羔羊 學飛前的鳥\一滴苗如何綠出一池果 或一首我\不忘記最初就不怕以後」,當所有的水流聲在空間裡合鳴,我們聽見〈交響夢〉──這是男人傾向於視之為〈小情歌〉的續章,結構與變化方面幾幾乎是延續上來做的,又煽動又溫柔,在細微處不無驚艷與激情,「蟄睡了一世紀的下午被你驚醒\迷霧從身後穿起和成水滴\透明的傷口 漂亮的殘忍 藏到土壤裡\雨的鏗鏘臨盆比夢的合奏還靜」。第二段的最後一首〈異次元的玫瑰〉,我們聽見一種愛情的盛開與消滅,「你的心是捨棄水的玫瑰\乾糙卻不憔悴\艷紅卻不曖昧」、「你的眼是一朵投奔夜的玫瑰\寂寞卻不膽怯\驕傲卻不後悔」,那甚至帶著靜靜的瘋狂,但色澤極極濃烈,「你 染上了潑墨\我 讓自己被淹沒\你 你成了煙火\我 我燃燒眼眸\\你 你停不了手\我 我切割日夜的鐘\你 你踩入黑洞\」,深刻的無限陷落。
短暫十九秒、喧囂、歡笑的間奏〈Untitled 2〉後,隨意而輕微痞子風格、彷如嘴角掛著一條斜斜的笑的〈嬉戲之後〉來到,「我說我說 像手牽手\距離的噪音化為烏有\你說你說 我聽個夠\煩惱像跳蚤 指甲一掐 成末\俐落 就趕走」,那麼就可以〈早點回家〉,溫情脈脈的曲格,「我們都是 一個人加上另一個人的長相\時間的牆 從他們的手掌到我們的肩膀\流浪星光 代替著那麼多眼神對我說話\早點回家 早點回家」,在其中尋找人的共性,尋找在哀愁和歡鬧之後的深深寧靜。
《春˙日光》的編曲實在精彩,繁複多變,並積極地試探、挑釁島國流行樂的制式疆界。各自樂器的線軸皆積極地伸展,盡可能釋放自己的手腳,並且相互編織、交換。曲調悠揚的同時卻又纏綿繾綣,輕柔的稠密的,那是密度極極高的哀愁。美麗與哀愁。恰恰與吳青峯的聲音,那種纏綿悱惻的轉身,完美地融會起來。靜的質地而每每不免暈眩。聽者彷彿被轉呀轉的就轉上了輕煙,以一種飄渺的姿式環繞的降落。從山的上頭到山的下方,形狀優美的靜與暈眩。
專輯的字與歌詞都是的吳青峯手書,這位老兄很天才的在幕後工作名單的字型選項裡寫下:「吳青峯寫到妙手回春」。真有喜感吶…以男人的看法沒有寫到脫臼以便來回春一下還真是可惜了。
那麼最後必然要來上一段夏宇的〈無感覺樂隊(附加馬戲)及其暈眩〉:
又被一陣更強的風吹到一個更陌生的城市種滿葡萄橄欖樹和
無花果的城市找到的唯一解釋是音樂是一切。於是我們的樂
隊繼續存在用一種絕大的意志力繼續存在馬戲部分則視表演
者當日醒來的精神狀況決定。他也無論如何決定要繼續寫他
的傳單沿途發送我看到的一些比較不激烈的句子是這樣的:
「形式。深沉的形式。密閉的。隨時可以瓦解的。匿名的形
式。」有人簡潔地重視形式以輕視細節為榮。我握著我的口
琴終於成功地在一個櫃子裡被變走然後在百哩外一個鎮暴隊
伍裡出現我驕傲地壓抑地用我的沙漏起誓我極端暈眩我認得
的有些蘑菇亦致人如斯
暈眩令人艷羨
(《夏宇詩集:Salsa》,夏宇出版。)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