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c 29 Tue 2009 19:22
〈如果我們只能是注定好了的相愛呢──默看《煮海的人》〉
- Dec 27 Sun 2009 18:01
〈相互吸食,愛情極極接近暴力的姿勢──默看《蝙蝠:血色情慾》〉
在《原罪犯/Old Boys》之後,朴贊旭便成了你很喜歡的導演,幾乎和金基德一樣喜歡,而這一次的《蝙蝠:血色情慾/Thirst》亦絕不遜色,光是基本設定:一為解除威脅大眾致命病毒EV的神父(宋康昊飾演)自願做生物實驗,乃至於全身潰爛,噴血而亡,但劇情一折,他奇蹟似的在心跳靜止後仍舊生還,並從此變異成吸血鬼,畏懼陽光,對血液感到飢餓,無盡的飢餓,跟著被拱為聖人的他,為病友祈禱(導致該人腦中瘤物消滅),而認識了一個喜歡赤腳奔跑發洩的女子(金玉彬飾演),並對她有著無由克制的愛慾……
- Dec 22 Tue 2009 19:48
〈由黑暗與火焰的相撤退為水為時間的內部──默看《觀》〉
「………世界還在外頭,但這時世界被分割為一個正在觀看的世界,以及一個被觀看的世界。那麼這時候他自己,也就是所謂的『我』,換言之就是帕諾瑪先生,又是如何呢?難道他不是這正在觀看的世界裡的一份子,並觀看著世界的一部份嗎?或者,既然窗戶外面有個世界,窗戶這邊也是世界,也許這個『我』或自我就是窗戶本身,而世界就是經由我來觀看世界。世界了為了觀察自己,便需要透過帕諾瑪先生的眼睛(以及眼鏡)。」
- Dec 19 Sat 2009 13:46
〈從身體裡長出來的夢還有影子──默看《玉茗堂私夢》〉
- Dec 16 Wed 2009 13:30
〈華麗的雨滴或者火焰──默看《風雲2》、《2012》〉
以他的喜好來說,對結構明確而精準於一套工序製作的敘事,常常是無聊而且不耐煩的。那就像是去知名的連鎖餐廳用餐,初初每一道食物都有著一份拿捏顧客味蕾的鑽研,即使他被逮住了,也不得不佩服業者的心理設計。但一次,兩次,三次以後呢?笨拙如他的味蕾也會感覺困頓。彷彿世間只有這種味道似的,再也沒有別的。統一而單調。
- Dec 14 Mon 2009 12:29
〈我們的鳥吹熄在胸前〉
- Dec 11 Fri 2009 17:19
〈那一切如雨中的露滴──默讀《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
你想到他寫下的一個夢,一個被男人殺害被包裹丟入海裡的女孩,「竟然破浪而出」,「她這時已不是人類的形態,像一條力量恁大的海魚,有一種目光茫然的動物性」,而這個被逮捕的敘事者呢?你忍不住整段錄下:「在押解途中,他對身旁的警官說:『看我表演神蹟給你看。』然後地面變成水,他竟就那樣走在水面上,後來走進一屋子,他又讓警官看地面倒影變鏡面可以看見裡面,是米開朗基羅的地獄。那警官一恍神,他背後變長出巨大的白羽翅翼,揮翅衝破屋頂逃走了。」輕,輕盈,還要更輕的意象,事物與重力都被反轉了。你在這個夢境意識到「將事物變輕的技藝」。
- Dec 10 Thu 2009 15:57
轉載:〈寫下《誰是虛空(王)》〉
- Dec 09 Wed 2009 11:49
〈去吃戲。以及其他的一些幻想──默看《王記食府》〉
照例在他們談論以前,讀首詩吧。這幾乎是種形式。偷偷將別人的事物轉換到另一種敘事模組裡面辯證但他們又非常不負責的從來不予以解釋。這兩者(或多者)之間的對話真的能夠產生嗎?我想,誰都沒有把握的。對吧,S?
- Dec 06 Sun 2009 15:09
〈帶著花到鏡子裡轉身看見花燒成了灰燼──默看《浮世情話》〉
- Dec 04 Fri 2009 18:05
〈如果你在她的眼中找到雨聲──默讀《女孩馬力與壁拔少年》〉
- Dec 02 Wed 2009 18:24
〈被歷史拋棄的人哪──默看《希臘二部曲:時光灰燼》〉
老人。三名老人。在納粹與蘇聯的歐洲動盪中,他們歷經了漂泊。無盡,無盡的移動,在時光的縫隙之中,在國土與國族的淒迷與認同之間,流浪,沒有歸屬,毫無將來,只有不可終止的往事追逐著他們。
- Nov 30 Mon 2009 19:03
〈像一束火焰在愛與往事的幻覺中穿行──默看《愛錯亂》〉
- Nov 28 Sat 2009 16:10
〈愛情不能充滿腦袋或者至少停止腦袋──默看《戀夏500日》〉
- Nov 26 Thu 2009 17:20
〈最後一點餘燼,誰都要被溫柔的燒完:默看《我們》〉
- Nov 24 Tue 2009 19:04
〈他們不得不說他們的語言──默看《2009新人新視野:戲劇》〉
- Nov 20 Fri 2009 05:03
〈輕輕,輕的,最輕盈的從來恐怖──默看《巴西》〉
- Nov 18 Wed 2009 19:06
〈大血之中她跳著快樂的舞──默看《吸血鬼少女大戰科學女怪人》〉
有種被打敗的感覺。看完《吸血鬼少女大戰科學女怪人/Vampier Girl vs. Frankenstein Girl》(以下簡稱《超》)後,除了肚皮被笑得幾欲脹破外,更有著怪異的荒涼感。彷彿你目睹的是一種將悲慘與荒謬性揉合的,巨大幻境。
- Nov 15 Sun 2009 14:58
〈求道者──寫給跳舞中的小次郎〉
- Nov 12 Thu 2009 18:50
〈預先停頓,他們的身體沒有形狀:默看《2009新人新視野舞蹈─身體進行式》〉
舞蹈進入當代,似乎邁向了一拆解既有符號,重新定義肢體所指的密碼的過程。不久前的【無設限舞團】的《妮娜物語》,讓你見識到舞作為敘事的雄猛有勁:操縱者與傀儡之間的權力交換與革命式的翻轉。你簡直驚駭欲絕。
- Nov 10 Tue 2009 18:40
〈複製的儀式妳遂撞進巨大的──默看《美味關係》〉
大江健三郎在《憂容童子》(劉慕沙譯,時報出版)、《再見,我的書!(許金龍譯,時報出版)分別大量引用了《堂․吉訶德》的情節,以及詩人艾略特詩句(當然不僅如此,還有三島由紀夫、《魯賓遜漂流記》等等)。那是他所強調的重讀的同時,也是再詮釋。經由敘述那些經典文本,而跟自己如今的際遇(或過往的記憶)統合起來,達成一自我理解(或消滅)的救贖(或去救贖)。換言之,那是與文本發生關係,並逼近自我的核心的絕妙方法。
- Nov 06 Fri 2009 17:15
〈那笑聲無從意識輕盈的意義──默看《金魚藻》、《Family》〉
你一直很不願意(接近於反對而非否定)在死亡──或者應該更精確地標示:死者──之上強加任何意義。譬如美好,譬如天使,譬如重回上蒼的擁抱。情感性在此時,於你,是暴力的,是暴力的妄加揣測與期望在死者的離開之中獲得必須延續的意義。而意義在此時,針對的都是活下來的人,而非逝去之人。於是,你認知到:原來生存的本身即是暴力性的。
- Nov 04 Wed 2009 16:26
〈這是他的王國,他的最後一瓶香水──默看《麥可傑克森:未來的未來演唱會》〉
- Nov 01 Sun 2009 18:20
〈愛情!到鏡子的這一邊我們繼續討論──默看《重新開始》〉
- Oct 31 Sat 2009 04:26
〈神聖妓女與魔鬼般的英雄──默讀《我的英雄譚納》〉
秉持最可笑、最肆無忌憚的優良傳統,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睡不著覺的密探〉〉中譯本最新一集《我的英雄譚納》(蘇瑩文譯,臉譜出版)又來了。但這一回如同稍早出版的卜洛克處女作《騙子的遊戲》(尤傳莉譯,臉譜出版),依然沒有唐諾。怎麼說呢,卜洛克的書沒有了幾乎是遙遠的對話關係的唐諾之導讀(往往你以為自己聆聽著他們兩人在書中的高深對談),就少了那麼一點味道還有深奧。而且封面搞得很漫畫,很007(遺憾的知道這是臥斧的設計和伊卡魯斯的繪畫),沒有先前幾集的優雅質感。
- Oct 30 Fri 2009 16:23
〈戴著紅色圍巾的女孩她如此適合湖面──默看《11月的孩子》〉
聽到發行商說很怕電影只剩下一種時,心裡頭的樹就有了飛揚的感覺。一股風由莫以名狀的地方吹拂而來,將樹如髮的葉,颳得喧鬧而姿態歡快。你以為:多樣性才能繼續使文明挺進並能從衰亡之中找出脫逸之道。無論是讀的人,或者做的人,顯然都還有誰採取著金錢利益以外的價值觀。就算那些價值觀與你無關,但卻在哪裡撐持著這個世界,也撐持你的微薄信念:人類還有溫柔、美麗的可能。
- Oct 27 Tue 2009 10:27
〈再認真一點我們都可以去死──默看《廁所在這裡》〉
- Oct 26 Mon 2009 15:59
〈在燦爛與陰翳編結的樹影之下──默看《香奈兒的秘密》〉
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rea在《被背叛的遺囑》(翁德明譯,皇冠出版)用獨立的一章〈即興編作,向史特拉汶斯基致敬〉談這個音樂藝術者的歷史意義(將整部音樂史包含在自己的樂曲,反情感活動與心至上的情緒性,而是更高的知性所蘊藏的豐饒人性),其中說到電影《香奈兒的秘密/Coco Chanel & Igor Stravinsky》片頭那段舞劇《春之祭》蘊含的獻祭少女的美:「史特拉汶斯基給予這種野蠻儀式一個強有力的、說服人的,但不欺騙人的音樂形式;我們聆聽〈春之祭〉的最後一個段落,那段犧牲之舞:恐怖完全沒有被掩飾起來,就大方地呈現。」
- Oct 22 Thu 2009 14:23
〈讓每一首歌都自由──默看《胡士托風波》〉
你記得Simple Life第一屆的精神指標陳綺貞在演唱時若有感慨的說了一些人名和辛苦了、夢想終於完成了之類的話語。那語氣裡面有促使人震動的什麼在。要舉辦一個龐大的音樂活動,所要投入的經費、人力與交際,恐怕是超乎你的預料──你說預料,而不是想像,你寧可不用超乎想像這個詞語。沒有什麼能夠超越想像。想像是經驗的折射、反射與撩亂的剪貼、組合。而人類絕對是倚賴經驗進行歸類、判斷與執行的物種。毫無疑問。而這個超乎的意料似乎可以在李安的新片《胡士托風波/Taking Woodstock》看出端倪:一個巨大的舞會要容納多少瘋狂的點子、實際的作業以及成千上萬的狂歡者!
- Oct 19 Mon 2009 22:28
〈野獸(暴力,憂傷和黑色的房子)──默看《讀劇檔案#1─誰殺了我的孩子》〉
K君說:傅柯稱皮耶這樣的人為「像一句詩一樣的存在」。他們的一生非常短、暴戾、古怪、讓人不可思議,沒有人知道他們腦袋中發生了什麼事,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心境或感受。他們做出悖離人倫常理的怪誕或恐怖之事。最後又以激烈形式結束生命(自戕、絞刑、砍頭),但他們的存有感卻如此強烈,短得像一句詩一樣。「他剖開了他親生母親的咽喉」。人們最後僅用這一句怪誕的話記載他。K君說,傅柯遍舉中世紀以降諸多法院判決書或精神病院紀錄中,諸多這樣「象一句詩一樣存在」的人名:某某,「他的怪癖是喜歡到鄉間無人處亂走」;某某,「他強姦了自己的女兒」;某某,「他替一些死去的小動物屍體進行異教徒儀式」……
- Oct 18 Sun 2009 13:15
〈被綁起來等待的下一種作法〉
- Oct 18 Sun 2009 13:13
〈早晨的末日。一個畸零者的非獨白〉
我走在新海路上。我知道你正在寫我。我一步一步,蹣跚的走。這裡曾經,大多數的土地都歸在我名下。我是你的乾外公。你的母親和我死去的長女多麼像。看到你的母親,我的心都碎了。她曾是我憐愛的小女孩。我的小女孩。但她死在一場意外。意外,終歸是意外。就像是我第二個兒子。只因友人要他去修車廠把機車牽回來而枉死。你說說那多冤。朋友跟該廠員工有隙怨,撂下狠話說要去帶人來讓對方知道厲害。我的二兒子什麼也不知情,就傻傻的去了。這一去,就上了黃泉路,沒再回來。沒再回來。你還沒當過父親,你懂得子嗣比自己更早離開的痛與莫名?
- Oct 18 Sun 2009 13:11
〈思慕孔雀的幾小段音節――寫林本源邸〉
- Oct 17 Sat 2009 08:35
〈摸索海在掌紋最喧囂的時刻〉
一切從閱讀海浪開始。照帕諾瑪先生的意思。應該要讀一個海浪。單一的,有限而明確的海浪。但你不行。你無法讀。你只是感覺。感覺持續在閱讀。但閱讀,閱讀是那麼輕易的事嗎?浪花一排一排的高聳,又倒下,倒在海岸線,猶如寬衣解袍的戰士。那是死亡?抑或將再甦起的,醒的核心?你的眼睛正在發藍。一片深邃無邊的藍。你區別不出個體的浪。海浪不是對象。海浪是更深的全面性的東西。海則是藍色的綢緞。寬大而無窮盡。你滿目都是柔軟而略帶慵懶的風情。藍得發幽的風情。你不讀浪。你被海浪閱讀。還有穿透。靜靜的,你就被海浪穿透。穿透原是非常輕盈的事。輕盈是海的手勢之一。手勢在無人鋼琴上滑走。藍色與白色的按鍵。音樂。非常華麗的音樂。而無人。以致於安靜。音樂是非常安靜的。有時。在一個長久凝視啟動的星雲湧動的宇宙海灘。夏宇說。那些擁抱是如何完成的那樣光滑的身體像兩隻海豚的擁抱像兩座冰山一起滑入火海裡。你想要擁抱。海擁抱你的凝視。你的身體渴求一種破碎的印象。浪花的破碎。然後重新被整合。你的海整合你的生活的零碎。生活是壯大的籠子。生活是目盲的冰山。生活是疼痛的火焰。你已不再光滑很久很久了。你不再能變成海豚。同時也無人擁抱。而海,海在島的彼方。海是種印象吧。帕諾瑪先生目光的追擊。徒勞無功。他到底是得放棄。海浪是成群的。一群群灰色的鴉。足以壓潰視野。而浪的撲襲亦猶如狼群。一頭頭巨大的狼,冷酷而優雅。北野武電影那個專注地迎向浪的尖峰而終於被吞噬的聾啞男子。你試著理解那種不斷浪擊倒、洗刷的姿態。然後,等浪。等待浪變大、擁有深刻的彎曲。那等待是蛇行的時間。曲曲折折。你被蛇行所切割。而等待是沒有盡頭的。那近似於暴力。你在那暴力的摩擦裡逐漸變得清澄而接近了美學。於是,你站在清水斷崖之上。你想著一種清澈的詞語。如果有的話。你很想拿來和那懸空性比對。或許像是乘坐飛機。廣闊的怪鳥。你在它的腹中。懸空就是你的靈魂拔昇而你的屁股無限下沉。你的身體留在座椅上。而你的內容從你的形狀退開。退得高高的。海跟你眼皮下方的斷崖是很低、很低的召喚。召喚你下墜。你別過視線。你止息胸腔的震動。你別過視線。你應該就在九曲洞和燕子口裡了。你想起舊金山。海和日光。還有無限綿延的山坡。街道密集在山的脈搏之上。高低、高低。你的步行從古老世紀到現代。那些建築與風景。你在有八個彎道彷若銳利的S的倫巴德街感應到的震撼在九曲洞裡再度復甦。蛇行的彎道。蛇行的洞。蛇行、蛇行。時間的形狀。那是否也逐漸變成人的形狀?你的形狀?你走向海灘。岩石與沙。別的話語。別的靜默。別的凌厲而巨大。你是個凝視者,閱讀者。但閱讀很大。但你的凝視何其之小。你渺小得一如煙和話語。瞬間消滅的物。你旅行。你何其期盼自己是朱天心的漫遊者和朱天文的巫。但、但。你從島的西面到島的東面。像是波段的轉換。帕諾瑪先生有的假期,你也有。但你明白漫遊者、巫和帕諾瑪先生的一致性。還有深廣。卡爾維諾的凝視是光的切割術。比方來說他可以透過簡約而抵達複雜多樣。比方來說他可以經由有限的格局穿越極限到無限地帶去。巫和漫遊者何嘗不是如此。而你不是。你只能透過他們的眼睛讓自己變藍。假裝你也有深邃的本質。深邃的藍。你也想起維吉尼亞․吳爾芙筆下的三男三女。他們也在海浪之間。你想,所有事物都在海浪之中。浪與浪的縫隙,牆與牆的縫隙。縫隙之間,你微小的姿態。活。活得深情。你看慣的風景幾時會髹上一層嶄新而明亮的漆?甚至讓事物的表面以下露出它們透明而豐滿的肉。你辦得到?你磨蹭海。磨蹭、磨蹭。你能夠磨穿那些表面?哦,不,那幾乎是神忘了打開的領域。帕諾瑪先生怎麼說?身為一個住在顛狂又擁擠的世界裡的人他傾向於簡約他和外在的關係而且為了保護自己不淪為神經衰弱者他試圖盡可能控制他的感覺。生活:無限的厭煩。感覺,無以名狀。閃爍而或許骯髒的字眼。在第幾次方你才能接近帕諾瑪先生、巫和漫遊者?你的獨白只是叨絮而可笑。但他們的獨白是黑暗的速度,是凌厲的光線。他們是這個世界最深情的迴轉。而你深情嗎?哦。不。你何其淺薄。你在岸邊。你未曾抵達?還是你未曾出發?海的意義在於你。你發現海的同時,海就發現了你。你是浪花的救主。你伸出手。你願意給海浪最深沉的指引。進到你的眼睛。你發藍的眼睛。但你的救主呢?誰能夠讓你抵達?只有在帕諾瑪先生能夠將所有的面向同時記住之後,他才可以開始第二個操作步驟:將這個知識延伸到整個宇宙。知識與感覺。偽裝成知識的姿勢的感覺。你在感覺的殼內,模仿帕諾瑪先生思維的姿勢。模仿。拙劣的模仿。宛若在你的掌心雕刻一朵花紋。掌紋裡頭的花。並不盛放。只是錯亂。哦,你錯亂而喧囂的掌紋。你牢牢地握起你的手。你捉住海風了嗎?遙遠的訊息。遙遠的風中花朵。還有破碎的浪。零度以上的海浪。海浪深情嗎?海呢?靜靜的,你試著揣摩海在掌心的深度。你進入睡眠的深處。你看到一朵黃花。黃花在海的裡面。你想,你是在用夢的形式讀海。深情的讀。一切從閱讀海浪開始。
- Oct 17 Sat 2009 08:31
〈靈魂的樹上〉
你爬上庭院的樹。你不曉得那個風景會是怎麼樣。那棵樹,你甚至連名稱都不曉得。但你想爬上去。當爬樹的男人?你也老大不小了,還如此荒唐?你幾乎聽見嘲笑聲。不過,你很想試試看。有時就是要走進別的位置,才能擁抱另一種觀點。你認為這很重要。所以你爬。你用雙手拉住枝椏。扯一扯,好像很牢固的樣子。好。你赤著的腳,踩在粗糙的樹皮。那是棵剛剛被人以太過繁盛茂密為由,而被剪去大半枝葉的樹。你用力蹬起,手同時間把自己撐上去。你得迴轉到動物裡去,像是猿猴,才能接近植物,接近樹。你以為,在那上面,潛藏某種巨大、幽微和深邃的核心。不僅僅是譬喻。
- Oct 16 Fri 2009 23:22
〈奮不顧身的雪,壯麗的靜止──默看《大鼻子情聖》〉
………發生的每一則念頭都乘以迷戀的向量。那迷戀正悄悄改造著我。我接受改變。把自己看穿,一再一再地。如同看清關係的荒涼本質般,看穿迷戀之中的自己也是荒涼的。那被迷戀的念頭搖動,吸收,在其中暈眩的我,並沒有一種不變的相狀。於是在我與我自己之間形成了一種陌生感,我看自己怎樣一天天被豐饒的可能性吸引,開始穿上一個新的形狀,其後那個我又如何悄沒聲息地剝落了。
- Oct 14 Wed 2009 18:24
〈對往事告別她們吹落歷史的縐折──默看《藝霞年代》〉
- Oct 13 Tue 2009 13:18
〈在我們之間一片灰色的混沌靜靜佇立──默看《合法犯罪》〉
- Oct 12 Mon 2009 01:11
〈她們排練像火焰咬住了火焰──默看《寂寞芳心俱樂部》〉
- Oct 09 Fri 2009 17:31
〈惡水來臨時他們都還在做些什麼──默看《大浩劫》〉
先說說河智苑這個演員。從《鬼鈴》、《色即是空》到《刑事》一直以某種鮮明的形式存留在印象。眼神是絹絲,亦是凌厲的刀刃。安靜、溫柔的臉孔,但也可以做出極致誇張、舞動、噪音似的表情來。雖然那樣一張臉在韓流片到處可以尋獲。但她的某種刻度似的東西,確實在過江之鯽的女明星中穩穩地卡住一個位置──當然,或許只是單純地連結到與ZARD的主唱井泉水頗為神似也說不定。
- Oct 08 Thu 2009 14:46
〈那樣的時代所有人都必須被變成鬼──默看《風聲》〉
- Oct 07 Wed 2009 12:00
〈流動的乳房妳最後的夕陽之光──默看《余命:為愛而生》〉
對你來說,好萊塢片(當然這是個大致的其實有點偏頗的概約詞,基本上是你是指那些把錢當磚頭堆砌而成、依照一定製作法則、預備狠刮群眾一筆大錢的片)是視聽轟炸、過度濃郁的罐頭,而日本娛樂片(依然是指想要削大夥兒一頓的,藝術片種當然不在此列)則是口味各異但你不知怎麼的就是吃得到那種特有的速食麵的氣味的泡麵。罐頭與泡麵。你覺得這個比喻挺不壞。而《余命:為愛而生》也是泡麵的一種。
- Oct 06 Tue 2009 11:34
〈必須隱匿到鏡子底必須變形為別的什麼──默看《臉》〉Ⅱ
另外,《臉》有三次貼玻璃的女人拿黑貼布蓋住玻璃的畫面,分別是以方格形狀貼住玻璃(但沒貼完),拿膠布蓋住鏡中的自己,還有最後的動作焦急地貼滿(無光,黑暗降臨)。這三次看似突然,但散落在文本三處,顯然作為一獨立的可供延展的意象運用──偏執,恐懼,不願看著鏡中的影像。這個貼玻璃的女人讓你連結到《你那邊幾點》校正所有看到的錶時間的小康(把時間調成愛慕的女子所在的法國時間。包含拿長竿去調高樓壁面的時刻)。而且就是這個女子在黑暗中與男子一起抽著菸,非常濃的黑暗,你看見吸菸時的燃燒的紅點,也聽見笑語,擦亮打火機,火光飄起,女人跟男人親密的以臉對臉,打火機還有菸(啊,你多麼想吻那個在夜裡、風雨之中抽菸的女子),多麼精彩的點子。而你不得不注意到的是康與一男子在草叢裡的貪歡,那也是臉對著臉,剪影的,濃黯之間,他們面對著彼此,伸手手淫、蹲下口交。這個臉部的接觸貫射到最後:女子問小康,為什麼他總是不敢看她,是不是因為看她就會愛上她?然後你就看到女子與康在光亮的裡面臉與臉接觸了。但她仍舊拿了條紗遮住他們──彷若他們置身於帷幕之後(他們也的確在一掛滿遮簾的地方)。
- Oct 06 Tue 2009 11:31
〈必須隱匿到鏡子底必須變形為別的什麼──默看《臉》〉Ⅰ
- Oct 04 Sun 2009 00:33
〈貓咪──寫給高校女生〉
- Oct 02 Fri 2009 16:45
〈如果神不能進入妳的寂寞不能跟妳做愛──默看《老姊》〉
你覺得寂寞。你被女孩的寂寞深深、深深的刺傷。那像是她在銀幕裡隔著時間與距離在遠方的某處打開你的胸膛並且仔仔細細地剁爛心臟。而你明明跟她是無關的。而你明明是不可與之碰觸的。然則,她深入你的裡面。裡面。
- Oct 02 Fri 2009 16:43
〈身體,無從迴避──默看《搏浪》〉
身體,可以擴展、可以吃飯、可以做愛,可以把自己的意識延伸開來,並與之做出完美契合的行動。身體,標示了作為一個人(生物)的具體感與神秘的經驗值。但如果你被萎縮、囚禁在一個愈來愈腐朽、不可撐持你的信念的身體呢?
- Oct 02 Fri 2009 16:42
〈她們在鏡子裡深入彼此──默看《終結情人》〉
像是反射。一再地在對面的那個人找尋自己。鏡中的他者。這是《終結情人/Reflections》給你的第一個反應。猶若連體嬰般的,兩個女人,黑與白的交會。而連結著這一切的是共同的一個男人。她們像是男人的兩端,彼此牽引、拉扯。
- Oct 02 Fri 2009 16:40
〈到湖的表面以下他們慢慢說話──默看《漂流時光》〉
移動的時光。無人探訪。在湖的一邊。一對老夫妻彼此相繫,孤獨、孤獨至極的活著。即使不是結婚紀念日也想要設法生出一個來,以作為歡慶的理由。這多麼冷清、寂寞。而他們盡可能地活著彷彿很快樂。
- Oct 02 Fri 2009 16:37
〈嘩!那些強悍的女人們──默看《穆斯林女力群像》〉
聽說美國中西部的人對華人的認知還停留在有刮頭皮、長辮子的時期(清朝)。即使當代資訊爆炸,但實際上人能夠接受、認識的事物還是有限的。人會有限定條件的去決定該去看什麼、不看什麼。於是往往刻板印象到處肆虐。
- Oct 01 Thu 2009 22:29
〈從一個後退的謎到另一個前進的謎而忘了如何繼續──默看《第三朵玫瑰》〉
時間是我的構成實體。時間是一條令我沉迷的河流,但我就是河流;時間是一隻使我粉身碎骨的虎,但我就是虎;時間是一團吞噬我的烈火,但我就是烈火。世界,很不幸,是真實的;我,很不幸,是波赫士。
- Sep 30 Wed 2009 23:35
〈最後了漂浮中的人們最後一道呼吸──默看《顫慄異次元》〉
- Sep 28 Mon 2009 18:18
〈如果奔跑能夠帶我們抵達哪裡──默看《奈緒子:純愛練習曲》〉
正因為苦,正因為自己甘願通過那樣的苦,至少在那過程中,我們才能找到一些自己正活著的確實感觸。生活的品質,並不在於成績、數字和名次等固定的東西上,而是流動地包含在行為本身中,我們也可以找到這種認識(順利的話)。
- Sep 26 Sat 2009 18:13
〈慾望的刻度妳們多情而暴力──默看《五個同衣女子》華麗復刻版〉